返回>>>《照照歷史的鏡子》﹔作者 王壽南﹔新華出版社
首先,要說明本文所稱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系指清末以前的士人,他們與民國以來的知識分子在求知方式、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等各方面都有相當的差異。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幾乎無不讀經書。經書可以說是儒家哲學的精華,所記載的乃是中國人透過歷史經驗的認識而達成的人生哲學的結論,這種結論是從歷史的長期演進中獲得,所以,許多經書所記載的都是歷史事件、歷史解釋和歷史教訓,要把經和史絕對分割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謂“六經皆史”,說明了經與史密切的關系。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無不讀經,也等於說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無不讀史。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古,便是求之於歷史,人不是生而知之的動物,人要熟讀歷史,從歷史中獲得知識,產生智慧。
歷史雖然是人類過去活動的記錄,但是,歷史絕非全部是死去、僵化的東西,把歷史看成老古董,以為歷史和現實不生關聯,那是不懂歷史,我們不能因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重視歷史,而誣指他們的性格是守舊的、后退的、消極的。
現代人喜歡把時間劃分為過去、現在、未來,歷史代表著“過去”,似乎和“現在”“未來”劃分得界線分明。然而,如果深入一想,歷史是時間的長流,一個人如何能把這個長流硬行切斷?試問如果沒有昨天的我,哪有今天的我?譬如一個人昨天做了錯事,今天發覺后要痛改前非,便想和昨天的自己“絕交”,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得了健忘症。切斷了昨天,那麼今天又有什麼“前非”可“痛改”呢?其實,任何“現實”都是由“歷史”演化而來,而任何“現實”很快就會變成“歷史”。過去、現在、未來是時間的理論劃分,事實上,沒有人能真正緊抓著“現在”不動,一個人“現在”的言行思想剎那間便會成為“過去”的歷史,又怎能把“現實”和“歷史”強行切開呢?或許可以用極簡單的話來說明“現實”和“歷史”的關系:“歷史”是“現實”的過去,“現實”是“歷史”的未來,兩者的距離是短暫的剎那。
也許有人會說,“未來”是遙遠的,人應該多向“未來”看,才會有理想,才能開創新局面。這話一點都不錯。一個人每天活著都是在迎接著“未來”,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了解或不了解,“未來”都會來到你的面前。如果在“未來”還沒有來到之前,一個人能夠好好計劃一下如何迎接必將來到的“未來”,那麼,他可以更順利、更合理地應付“未來”,所以,人應該多向“未來”看。可是,人不是宗教裡的先知,對於“未來”實在不可能確切地肯定它是如何發展的,“未來”總是個未知數。不過,“過去”的歷史卻是一個可知的事實,回過頭來觀察一下“過去”的歷史可以幫助一個人來推測“未來”的展望和決定如何去走“未來”的路。所以,歷史絕非全部都是脫離現實的死東西,歷史和現實是連續貫穿的,就像無法用刀切斷的一條水流。凡是想開拓“未來”,把握“現在”的人,一定要好好地觀察歷史的足跡。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喜歡讀歷史,就是因為他們了解歷史與現在、未來的密切關系。他們將歷史看成現實人生中的指引,所謂“殷鑒不遠”“鑒往知來”,乃是傳統知識分子所共同體認到的歷史最實際的功用。唐太宗說:“以古為鑒,可知興替。”范祖禹說:“觀古所以知今,章往所以察來”,這都是強調歷史可以活用到現實人生之中。中國人做文章喜歡引經據典,典就是歷史,把歷史作為自己論著的証據,以加強自己文章的正確性和說服力,這又是把歷史引入到現實人生中來。
歷史是人類經驗的記錄,隻要人性不改變,前人的經驗必然可以作為后人應付現實人生的借鏡。分析歷史的因果,記取歷史的教訓,有助於認定現實人生的方向和做法,如果我們說:歷史是教人聰明的學問,相信不會有很大的錯誤。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生目標
人生的價值何在?這是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家們常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就價值的歸宿來說,大致有兩種主張:一謂人生的價值在死后滿足,一謂人生的價值在現世滿足。前者是宗教的說法,以為人生所追求的最大快樂和滿足是在死后的世界,基督教有天國,佛教有涅槃境界﹔后者則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普遍的看法。
古代的中國人不是無神論者,《尚書》裡早就提到“天”和“上帝”,商周以后,中國人也常常說到鬼和神。但是傳統知識分子對於上帝、天、鬼、神卻有異於基督教和佛教的說法,他們沒有把上帝、天、鬼、神超越於人性之上,人不是天和神的奴隸,天和神對人也沒有絕對的控制力,他們沒有提出天(上帝)造人的神話。對於人是源自何處的問題,傳統知識分子很少去追究,對於人死后往何處去,他們也很少去研究。《論語》中記載,子路向孔子問事奉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問人死后怎樣,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傳統知識分子大多和孔子抱同樣的態度,所以,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人雖然敬神祀鬼,卻未曾出現一個有理論系統的真正宗教。
傳統知識分子喜歡提到“天”,但他們所說的“天”並非宗教家所指法力無邊的天,反而是一種人性升華的觀念。孟子說:“盡心知性,盡性知天。”可見人性的極致便可達到天,天不是高不可攀,天是從人性中提升出來,許多先哲先賢都認為人人皆具有天心,人人可以上達天心。這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宗教中的神與人之間的橋梁(先知或巫覡)在社會中很難建立較高的地位,一是人人直接對天負責,人人皆有獨立的精神,產生了強烈的良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