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思考精神富有问题--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思考精神富有问题

胡 坚

2012年11月12日13:52    来源:浙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所作的报告中,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他突出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精神富有”作为一个新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理论界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对精神富有课题的研究始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对精神富有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精神富有的理论来源

  社会主义精神富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贯追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指出:“通过私有财产及其富有和贫困——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困——的运动,正在生成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这是马恩经典著作中第一次明确提到了“精神富有”一词。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并没有把“精神富有”当作独立的命题来研究,也没有留下专门研究精神富有问题的著作,但他们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却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富有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更加重视。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富裕”,还应包括“精神富有”,这是对“共同富裕”内涵理解上的新突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精神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思想理论和工作举措。

  以上可以看出,精神富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理论和文化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二、关于精神富有的本质与核心

  精神富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完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生活不断得到充实提高的过程和状态。作为现代化建设范畴的精神富有,包括社会的精神富有和个人的精神富有,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涵盖了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精神富有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质与核心是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协调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

  首先,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建设,是提高社会成员自身素质的一项工程。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为建设物质富裕的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其次,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最根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有多方面的表现,但就其基本内涵而言,主要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由于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因而人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精神素质。根据这些素质的内容,人的素质又可以划分为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精神富有社会的建设,就是不断促进主体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提高和完善人的各种素质。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素质的提高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要经过一个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些素质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这些素质在社会成员中的体现又有先进性和广泛性之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素质又要受到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影响,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促进人的素质协调发展与整体提高。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