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思考精神富有问题--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思考精神富有问题

胡 坚

2012年11月12日13:52    来源:浙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三、关于精神富有的基本特征

  精神富有的特征主要是指作为精神富有构成要素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教育等,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殊形态。初步归纳为四个方面:

  层次差异性。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由于其出身、禀赋、学识、智力、社会角色、社会期待等不同,处在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其内在的精神需求不同,对精神富有内涵的理解、对精神富有的体验及由此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会体现出层次性的特征。精神富有的这种差异性特征源于不同个体内在精神需求的层次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需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基本层次:一是精神满足层次,即满足基本的精神需求。二是精神消费层次,即满足自我实现与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三是精神愉悦层次,即满足人们对生命、生活、人生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有人认为,中国人在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财富积累大踏步前进、个人选择空间明显扩大而制约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幸福感却明显下降,因此精神富有实现程度在降低。这种情况固然受经济发展与精神富有不同步、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原因的影响,但人们精神需求层次性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幸福感的下降,说明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生活幸福感。部分国家在极低生产力水平下、部分人群在贫困状态下的“精神富有”,只是精神富有的低级阶段。

  表现丰富性。精神富有相对于物质富裕而言是一种抽象的事物,是主观感受和客观体验的有机结合,因而其富有程度有较难量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首先,精神富有是深层次的,它无形无状,不易被人察觉和辨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其次,精神富有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它只能通过内心的感觉加以说明。此外,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发展的不平衡也增加了精神富有量化的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精神富有难以量化,但其富有程度仍存在可以量化的一面。在制定精神富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把精神富有的客观衡量标准与主观的感受指标结合起来。

  相对独立性。精神富有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这种独立性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精神世界本身是不断运动发展的。精神也是通过自我否定而不断自我运动、发展、变化的。第二,精神世界的发展受物质存在的决定是相对的。精神世界尽管本身不过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性、独立性,或滞后于社会存在,或超前于社会存在。

  形态多样性。由于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它不仅涉及社会与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科学文化、精神生活等的状况,而且渗透在规范、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中。因此,精神富有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内容上错综复杂。马克思曾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决定其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意图和价值取向,决定着精神富有的样态。

  四、关于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的关系

  总的来说,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富裕是精神富有的基础。精神富有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撑,经济建设搞好了,就会给精神富有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离开物质富裕的精神富有是海市蜃楼式的空想。浙江把精神富有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已经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就必须尊重群众的物质利益诉求,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曾经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另一方面,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物质富裕决定精神富有,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精神富有看作是物质富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精神富有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一旦个人树立了这种信念,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价值追求都集中到这个目标上来,使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服从这个信念,这种内化的精神情感会促使主体以更大的激情投身到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去,从而推动物质富裕目标的实现。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来说,道理也是如此。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精神富有和物质富裕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彼此互为条件而又互为目的,实现了相互推动与促进。当前,强调追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下,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陷入了精神上的贫困,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为此,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追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统一。这既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