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14: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手机看新闻
我们未来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内容更加全面、水平更高。实现这些新要求,要努力实现发展主体的普遍性、发展进程的协调性、发展成果的共享性三个基本维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
这些新要求中不仅有经济建设指标,而且有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不仅有数量的要求,更有质量的指向,体现了我们未来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内容更加全面、水平更高。实现这些新要求,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把握、努力实现发展主体的普遍性、发展进程的协调性、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这些基本维度。
发展主体的普遍性
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我们党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有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现实要求,更有着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就决定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主体的普遍性可以通过人口构成、发展机会、参与程度来体现。人口构成反映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等状况,可以从中得知发展主体参与发展的情况。当前,我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8.87%,比10年前增长了1.91个百分点,这是由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10年前提高了3岁多,不仅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我国就业人数为7.6亿,其中农民工为2.5亿,占32.9%,比10年前有了大幅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标志着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农民工就业人数的增加标志着就业歧视的减少,它们均表明我国发展主体的普遍性不断提高。
发展机会对于发展主体而言十分重要,缺少发展机会,发展主体就不会有普遍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机会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来创造,另一方面需要发展主体的努力奋斗去获取,二者相辅相成。发展机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可以着重从个人的受教育机会、获得就业岗位的机会以及中小型企业获得银行支持的机会等方面来考察。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新增就业人数增长率为4%、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总贷款比为10%,这些都比10年前有了长足进步,表明发展机会增多、发展主体的普遍性不断提高。
参与程度包括了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水平,它们也可以衡量发展主体的普遍性。2010年我国私营企业占总企业数之比为60%、城镇居民的参选率已经接近80%。当前,我国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3.32个,每万人申请专利数9.11件。这些数据都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发展主体参与发展的程度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