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15:27 來源:湖南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富民強省新局面
“黨的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湖南同全國一樣,走過了極不平凡的5年。”周強感慨地說,這5年,是湖南面臨困難挑戰最多的時期之一,也是湖南經濟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從湖南的實踐看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感受很深的有6個“最”:
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近些年來,全省工作中始終堅持的一條根本原則,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湖南實際,將科學發展觀要求和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思路和政策舉措,努力探索符合湖南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從“三化”、“一化三基”到“四化兩型”,湖南科學發展的路徑越來越清晰,實際成效越來越明顯,廣大干部群眾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越來越深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
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經濟實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從總量看,2011年與2007年相比,生產總值由9439.6億元增加到19669.5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增加到29880元,比2007年實際增長61.4%﹔規模工業增加值由2853.8億元增加到8122.8億元﹔財政總收入由1123.2億元增加到2523.49億元。從發展的基礎和后勁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大跨越,建成了交通、能源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從區域發展看,環長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區、大湘西地區三大區域板塊全部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作為湖南第四大區域板塊,已納入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兩型社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4年多來,我們把兩型社會建設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方向和著力點,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兩型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試驗區的規劃、建設、改革、管理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改革建設任務,取得了重大實質性突破。在全國率先出台兩型社會建設評價體系,布局實施50多項改革試點,編制完成六大“兩型”標准,綠色電價、生態補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三網融合等多項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
最大的活力動力,就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進駐湖南,一批優勢本土企業成功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25家,與71家央企對接項目294個、引進到位資金2000億元。同時,制定和實施《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著力實施九大創新工程。全省相繼取得了炭/炭復合材料、超級雜交水稻、“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等一批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數量連續6年排全國前5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5%。
最明顯的成果,就是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堅持“三個立足”,即立足擴大經濟總量做大“蛋糕”,立足提升經濟素質做好“蛋糕”,立足改革分配辦法分好“蛋糕”﹔注重“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落實“一個綱要”,即出台《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綱要》,重點實施8大民生工程,連續9年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辦了一大批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
最有力的保障,就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管總的措施,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等主題活動為重要抓手,突出加強理論武裝,突出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突出抓基層打基礎,突出加強作風建設,突出加強反腐倡廉建設,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全面推進,為科學發展、富民強省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勇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科學發展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周強激情滿懷地說,胡錦濤同志的報告科學指引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前進方向,科學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動力,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把握新要求,加快推進“四化兩型”、“四個湖南”建設,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富民強省新局面。(記者 陳亞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