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專家解讀科學發展“五位一體”新布局--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眾專家解讀科學發展“五位一體”新布局

2012年11月10日14:39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五位一體”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也對增創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開拓了新的空間。
   
  十八大報告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五位一體”的正式提法和生態文明建設被提高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高度,獲得十八大與會代表和理論界的廣泛認同。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對《瞭望》新聞周刊說:“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是我們黨對執政經驗的深刻總結,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和現代化建設目標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十八大代表、四川省南充市委書記劉宏建對本刊記者表示,生態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我們黨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對中國各地的發展都具有深刻的指導作用,這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美麗中國”撥動全民心弦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十八大報告在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時還提出了一個詩意的目標: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關系史。人類對自然改造的能力越來越強,同時對自然無節制的掠取也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耗竭。反映在當代中國,困擾也很明顯:1979--2011年GDP年均增長9%以上,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但單位GDP的能耗亦高出經合組織30個國家平均值的20%。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張啟華說,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且資源有限的大國,如今的經濟高速發展,相當程度上是以消耗資源為代價的。但當資源消耗到一定程度時,怎麼辦?“這或許不是本屆政府馬上將要面臨的考驗,甚至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即將遇到的難題。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必須為長遠計。”當今世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正成為新的趨向。中國共產黨清醒把握這一發展新趨向,深刻反思傳統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不足,充分吸納中華傳統文化智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央黨校教授劉春認為,與長期以來所提倡的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清潔生產等概念相比,生態文明概念具有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生態文明將多層次、多角度地指引中國實現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轉變,將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張啟華說,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我們必須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重角度來看待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問題,通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
  
  “要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說,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可持續發展就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是強調發展進程的連續性、持久性。
  
  為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四個方面: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受訪專家認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就意味著不是一時的救弊之舉,而是著眼長遠的戰略安排。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