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路上

习近平明确中国城市工作总体思路: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2015年12月23日14: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23日电 (万鹏)“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中国的城市未来之路应当怎样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过不少相关论述。在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学者分析认为,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指明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

城镇化“突破一点、带动全局”:

城市工作会议与经济工作会议“套开”释放重要信号

媒体分析,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不仅同时出席,城市工作会议首次以中央的名义召开,而且此次专门研究“城市工作”的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更是意义重大。早在今年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曾着重强调“城镇化”工作,并指出,这一工作涉及面很广,要积极稳妥推进,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就城市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并指出,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际上,本月14日,习近平就曾围绕“城市工作”主持召开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显示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意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黄锟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指出了此次会议“套开”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陆鸣分析认为,“套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今天很多的经济问题,需要通过城市化发展来解决。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去库存,这是住房问题,也是城市化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表示,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有7亿多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学习,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作出规划和布局。

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前提: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11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时曾指出,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早在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曾强调,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事实上,规划先行的理念一直贯穿于他城市建设的思路中。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赴金华市调研时就谈到,“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建设中心城市,首先要编制好规划”。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着重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前提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今日人民日报以《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为题发表重要社论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大搞“造城运动”;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领不要蓝领;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污染就必然加重。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做好“五大统筹”,遏制“摊大饼”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城市有了更多的期待,城市不仅仅是工作、居住的场所,更应该是绿色的城市、人文的城市,更不是“越大越好”。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就曾强调,“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中央文件中有过多次表述:“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前,一些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扩张,拥堵等“城市病”在个别中大型城市凸显。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期间,习近平就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时强调,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本次会议围绕“人民”这一主体,提出坚持好“五大统筹”,并再次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媒体分析指出,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将逐步达到70%左右。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头脑,清醒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和不足,直面规划建设重外延轻内涵、用行政命令取代法治以及“城市病”等突出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根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所以盛民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

推荐阅读:

学者析经济工作会议最大亮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政策“组合拳”实现中国经济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专家:习近平“四个没有变”论断深刻揭示中国经济未来趋势

习近平重申政治经济学作用:"五大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提“中国方案”为亚太区域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布局经济结构改革: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