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路上

《决定》32次强调"精准" 从"扶"贫到"脱"贫凸显中央决心

2015年12月08日10: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8日电  (万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昨日,新华社全文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份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纲要性文件,详细阐述了未来的脱贫攻坚之策。有学者指出,这份逾万字的《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其中不乏亮点。“精准”概念32次被强调,脱贫事业“六大原则”引人关注,创新扶贫开发路径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从“扶”贫到“脱”贫:

一字之变凸显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习近平曾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本次《决定》的主题也延续了“脱贫攻坚战”这一概念。“以前讲‘扶贫’,现在说‘脱贫’,一字之差,体现出在小康冲刺关键阶段,我们与绝对贫困进行最后决战的意志,这是大决战前夕的有力动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一字之变,凸显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释放出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

“精准”概念32次被强调:

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在11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概念曾被多次提及,并作为基方略加以确认。纵观昨日《决定》全文,“精准”这一概念再次被反复提及并加以强调,达到32次之多。实际上,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就曾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认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对此,应当从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形成两条路径,推动实践精准扶贫思想。

脱贫事业“六大原则”引人关注:

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其中六大原则尤为引人关注。《决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其中,《决定》特别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靠外力大包大揽式的扶贫只会暂时改变短期现状,却不会惠及长久。必须鼓励贫困地区群众努力挖掘发展的内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释放更多潜能与活力。

(本文综合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

相关新闻


专家:习近平“四个没有变”论断深刻揭示中国经济未来趋势

习近平重申政治经济学作用:"五大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提“中国方案”为亚太区域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布局经济结构改革: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

五中全会后首次"深改组"会议:改革任务要纳入台账

习近平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