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萧伯纳
萧伯纳(资料图)
萧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法院的一个小公务员,母亲靠教音乐谋生,由于家境贫困,萧伯纳未能读大学。未满20岁的他走上社会,在一家房地公产公司当缮写员和会计。1876年20岁的萧伯纳来到伦敦,在母亲身边,跟随母亲学习音乐的同时,想以写作为生,结果九年时间所得稿酬还不到6镑。
1884年9月,他听了美国《进步和贫困》一书作者亨利·乔治的演讲,受到启发,从此开始注意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读过马克思的《资本沦》。不久,英国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成立,他加入了该社,并成为组织者之一。这一时期,他陆续写出了几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凯雪尔·拜伦的职业》《无理之结》《艺术家的爱情》等。
从1885年起,萧伯纳转向戏剧创作。吸引他走上戏剧创作道路的是著名剧作家易卜生。1888年,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还邀他参加过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的演出。三年后,萧伯纳写就了著名的论著《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从1892年至1949年,萧伯纳共计创作了五十一部剧本。创作于1892年的《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
19世纪下半叶,萧伯纳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组:“不愉快的戏剧”(包括《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部);“愉快的戏剧”(包括《武器与人》《康蒂姐》《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部);“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包括《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部)。
20世纪以后,萧伯纳的重要戏剧作品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这部剧本是萧伯纳应爱尔兰文学剧院负责人、诗人叶芝之邀而写的,内容反映了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呼声;《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苹果车》《真相毕露》等。
![]() | ![]() |
相关专题 |
· 学习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