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3月5日
場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我一直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這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對領導干部配偶和子女等經商辦企業,黨紀國法都有明確規定,問題是沒有落實好。對領導干部,要求就是要嚴一些,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時間:2015年6月26日
場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領導干部不論職務多高、資歷多深、貢獻多大,都要嚴格按法規制度辦事,堅持法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規制度沒有特權、執行法規制度沒有例外。越是領導干部,越是主要領導干部,越要自覺增強法規制度意識,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尤其要善於依法規制度謀事、依法規制度管人、依法規制度用權,自覺維護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時間:2015年10月29日
場合: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委員會的同志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帶好頭、做好表率。大家要清醒認識高級干部崗位對黨和國家的特殊重要性,自覺按黨提出的標准要求自己、磨練自己、提高自己。職位越高,越要夙興夜寐工作,越要毫無私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黨和人民,越要按規則正確用權、謹慎用權、干淨用權,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名節和操守,扎扎實實改造主觀世界,誠心誠意接受監督幫助,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
>>>延伸閱讀<<<
習近平從嚴治黨要論中引用的古典名句
習近平總書記在本期首次公開的講話中提到了多個古典名句,學習路上帶您了解其中深意。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 典出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篤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屬也。
——宋·朱熹《中庸章句》
■ 釋義
這句話的大意是,不會因為一點個人利益或一己私利就處事不公,分不清是非﹔不會因為一點私心、私欲而身心疲憊。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度是公私二字”,“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系沒有擺正產生的。”“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位高不能擅權,權重不能謀私”,“自覺把權力行使的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做到法律面前不為私心所擾、不為人情所困、不為關系所累、不為利益所惑”,“保証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用權不謀私,就要明白什麼權能用什麼權不能用,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典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 釋義
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舍。 其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舍時應該如何抉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黨員干部不論位居何職,都要守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牢記清廉是領導干部最好的護身符,講規矩守紀律,自覺筑牢廉潔自律“紅線”,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既已走官道,當忘發財夢,把握自己,管好自己,管得住小節,把欲望關進自律的籠子,做精神上的富有者,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不做金錢的奴隸。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典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子路篇》
■ 釋義
其全句義為,孔子說:“自我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自身就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加強自我約束、努力自我淨化、實現自我完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隻有經常拷問自己,切實做到說的和想的一致、說的和做的一致、要求自己的和要求別人的一致,說話才有底氣,才能靠共產黨人的崇高人格和追求去影響群眾,靠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去帶動群眾。
![]() |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