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原文】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從世界的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所以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詳細】
【場合】2015年8月23日,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
【出處】司馬遷《報任安書》
【釋義】司馬遷在致任少卿的信中自敘撰寫《史記》的心志,有“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話。即用它來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關系,通曉從古至今的變化,形成一家的學說。這一說法影響深遠,不少人以此作為人生格言,或以標示學術追求鵠的。
【講話原文】習近平強調,看待中美關系,要看大局,不能隻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佔世界五分之一。這兩個“大塊頭”不合作,世界會怎樣?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詳細】
【場合】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
【出處】《唐宋八大家文集·歐陽修》
【釋義】原意是指做學問要從大的根本處著眼,學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節。對於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國家之間的交往也要把握大局,不能隻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
![]() | ![]() |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