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習路上

習近平談“三農”工作:重農固本,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2015年12月28日1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8日電 (萬鵬)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總結了“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並通過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了明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再次強調該項工作對於中國未來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意義。他強調指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學者分析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2016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重點和途徑,對於可持續推進“三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貫徹“五大”發展新理念,推進農業現代化

當前,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發展正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習近平在指示中強調,“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果豐碩,為我們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

“長期以來,解決‘三農’問題是黨的工作重中之重。經過長期的努力工作,雖然我們解決了許多重大的‘三農’問題,但還面臨新的‘三農’問題等待破解。”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面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三農”也毫不例外地進入新常態。隻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三農”新常態,“三農”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他認為,“三農”問題解決必須遵循“新常態”這個邏輯,認識“三農”新常態、適應“三農”新常態、引領“三農”新常態是“三農”問題重大命題。人民日報社論分析認為,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是一場深刻變革。此次會議提出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對於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化改革破解“三農”難題:

增強創新動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現代化,出路在深化改革。“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習近平在指示中強調,要通過“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當前農業面臨的諸多矛盾和難題,突出表現在結構方面,主要是在供給側。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並指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我國農業結構要進行調整,過去的結構調整偏重於資源環境、需求、競爭力等方面的因素,今后的農業結構調整除了注重這方面的因素外,要將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放在重要的位置。”姜文來分析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基礎上,應該主動適應大眾高品質、需求多樣、價廉物美的需求。農業應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為大眾提供豐富多樣的安全食物,滿足民眾親近自然、親近農業的娛樂休閑旅游產品。他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在保障口糧安全的基礎上增加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品質、效益,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資金和政策的重點。姜文來最后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篇大文章,需要進行理論創新,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大創新,也是適應農業新常態的必然抉擇。

相關新聞


專家:習近平“四個沒有變”論斷深刻揭示中國經濟未來趨勢

習近平重申政治經濟學作用:"五大理念"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提“中國方案”為亞太區域合作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布局經濟結構改革:戰略上打持久戰,戰術上打殲滅戰

五中全會后首次"深改組"會議:改革任務要納入台賬

習近平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於補齊“短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