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7月20日電 (萬鵬)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在講話中,習近平強調,我國經濟形勢和運行態勢總體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仍然廣闊,對此一定要有信心”。他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前景是廣闊的”,並要求東北地區“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准發力,扎實工作”,對此,學者分析認為,總書記的講話肯定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增強了我們的發展信心,為東北振興之路注入了“新內涵”,並再次強調了促進民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總書記東北調研之行透露出的思想脈絡,為即將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定下了基調。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
隻有增強發展自信,我們才能保持戰略定力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運行態勢總體是好的。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新的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並不斷破繭而出,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並不斷蓄積力量。”習近平在座談會上著重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並強調“經濟發展前景仍然廣闊,對此一定要有信心”。“吉林調研期間,總書記強調要適應和把握趨勢性特征,就是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階段的必然反映,也是經濟規律的內在特征。”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向記者談到。學者認為,有自信我們才能保持定力,有了戰略定力,我們在創新求變才能心中有准繩、進中有突破。總書記東北調研之行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透露出的思想脈絡,可以說為下半年即將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定下了基調。
在吉林調研期間,習近平曾指出,“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學者分析指出,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就是要不畏暫時的困難,充分相信我們有能力、有基礎、有辦法解決矛盾和困難,要充分相信依靠改革發展能夠解決困難,而且要緊扣關鍵領域做好改革謀劃,蹄疾步穩往前走,不能在等待觀望中錯失改革良機、拖延改革進程﹔強調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就是要敢於和善於創新,不要墨守成規、縮手縮腳,新常態是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在變,必須在變中求生存、求發展,也隻有變才能有新的生機。
為東北振興之路注入了“新內涵”:
“四個推進”給東北產業升級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在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促進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進展,但在國內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有的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東北地區人口、資源、產業、人才、基礎設施、區位等支撐能力很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事物發展總是與各種矛盾相伴相生。目前東北地區發展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這其中有全國“三期疊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東北地區產業結構、體制機制等個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風險本身並不可怕,關鍵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風險的決心和辦法,不能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束手無策、無所作為。千難萬難,隻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隻有行動才有出路。要深入研究在注重質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舉措和辦法,多從內因著眼、著手、著力,找准症結就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勢下,作為我國傳統工業比較集中、國有企業比重較大、全國糧食生產主產區,邊貿開放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區,下一步東北地區經濟社會如何持續健康發展,如何克服面對的現實矛盾和困難,關系到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關系到整個國家戰略的布局。”胡敏分析認為,習近平在此次調研中重申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抓,他同時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在新形勢下、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這個新征程就集中體現在他指出的“四個大力推進”,即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四個大力推進”,不只是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升級的要求,也是對全國經濟發展的要求。《求是》雜志研究員黃葦町認為,習近平的重要講話為東北振興之路注入了內涵,增添了信心。在加快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今天,隻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才能在“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上有更大的作為,堅持發展定力,重鑄東北老工業基地新的輝煌。
民生工作承諾了就要兌現:
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來不得半點虛假,既要積極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承諾了的就要兌現。”習近平在講話中再次強調了促進民生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基礎上,積極引導群眾對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文體服務、休閑服務等方面的社會需求,支持相關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要著力保障民生建設資金投入,保障民生鏈正常運轉。
“把深化改革和惠民生緊密結合。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主任、南開大學教授逄錦聚曾撰文指出,改革是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國有企業改革要真正確立市場主體地位:
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黨中央對搞好國有企業的決心
“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基礎好。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兩家國有企業,反復強調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要對國有企業有制度自信。習近平指出,東北地區工業結構比較單一,傳統產品佔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這種狀況改變得越快越主動。結構優化要多策並舉,“加減乘除”一起做。要把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分析認為,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黨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關心,搞好國有企業的決心和堅持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信心。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國有經濟改革的關鍵期,面臨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功能定位與布局調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等多項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這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網等媒體報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