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不负伟大实践,给“做法”“活法”一个有力的“说法”

士心

2016年05月18日10: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了厚望,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做大学问”容易理解。因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自然需要与之匹配的伟大理论和思想。正所谓“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

而“做真学问”,则直指当下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如果能对这些实践经验及时加以概括和总结,不但能为人类思想理论宝库增加宝贵的财富,也更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然而,尽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而言,与迅猛发展的实践相比,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实践总结仍相对滞后,对实践经验的理论解释与概括还很不够,在理论引领实践方面有较大欠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也很不相称。

从表面看来,我们的理论研究似乎也很“繁荣”。各种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铺天盖地,大部头的理论著作、理论文章层出不穷,但是真正管用的又有多少?有的照搬国外理论,各种新词术语一大堆,与中国的实际不“合榫”。有的拿文件证明理论,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懂,只知道抄来抄去,低层次重复。更多人是文章中有点真货,却迷信于写得多、写得长、写得抽象难懂才叫理论,大一二三四套小一二三四,八股式的理论文章把自己都绕晕了。不但不能指导人,看了他的理论会更糊涂;不但不能说服人,甚至不能说服自己。

这种种现象,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就是理论研究也出现了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正如有人尖锐指出的那样,今天的中国,是“有效知识供给不足”。中国的理论界、政策研究界没有能力解释中国经验,既不能指导中国的实践,也无法证明我们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与生命力。通俗地说,就是在指导实践层面,不能给“做法”及时提供“说法”,发挥理论效用;在价值取向层面,不能为“活法”提供有力“说法”,给国人以信念支撑,让世界心服口服。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和不足,既与有些理论研究者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缺乏严谨治学态度有关,也受整个社会不重视社科理论的风气影响。有人认为自然科学是“硬道理”,是真学问,搞哲学社会科学的都是“耍嘴皮子”“舞文弄墨”,甚至说谁是笔杆子有时未必是褒义。更重要的是在决策中,有实践优越感,不重视理论指导作用,不尊重社科专家意见,觉得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顶多走个程序,装装样子,喜欢听人附和赞同,对听着不大受用的专家意见或置之不理,或干脆把“不听招呼”的专家打入另册,造就了一批擅长于看领导眼色说话、甚至专心为决策者“洗地”“接盘”的所谓专家学者。虽然这也是提供“说法”,但与“做真学问”的为“做法”“活法”提供“说法”,南辕北辙。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要体现价值,真正为我们伟大实践的“做法”和“活法”及时有力地提供“说法”,首先要如总书记所说,“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确有必要汲取古今中外的理论思想营养,但也应不唯洋不唯西,紧紧围绕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搞研究。其次要不唯上不唯书,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真问题,提出真见解,不制造学术泡沫。第三是把理论研究成果,尽量以朴实晓畅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故意装神弄鬼吓唬人,写八股理论文章,从而能为决策提供有效咨询,将理论普及于社会大众,发挥指导实践的价值。同时在国家制度设计上,要使决策咨询制度成为法定环节,让专家意见真正起作用,保护专家说真话、献真知的权利。

真正的理论都是有实践力量和说服力的。期待哲学社会科学能提供更多及时有力的“说法”,使我们的“做法”更顺畅,让我们对自己的“活法”更加充满自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网评精粹:


年轻市长出身为何格外引人关注?

万众一心筑好人民防空“地下长城”

“身不得己”的贪官最没骨气

50元一张的A4纸咋还收得理直气壮

党员干部的“心”不能“死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