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落马贪官逆袭”应当如何看

士心

2016年04月28日09: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的“逆袭”故事,颇受社会瞩目。比如,因受贿罪被判刑8年的河南郑州市委原常委杨振海,出狱后拒绝了妻子让他“找找市里领导,安排到技校当老师”的请求,选择了“废品收购生意”,一年净赚12.8 万,一年后,被一个工厂聘为副厂长,主管生产和技术革新。还有云南红塔集团原董事长禇时健,出狱后承包荒山种橙,通过电商销往全国,重新成为人们尊敬的再创业者。

落马官员“逆袭”,很易引发关注。从法律角度讲,官员违法犯罪受到惩处,服刑期满就意味着已成为正常公民。如果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服刑期间他也享有正常的发表言论的自由。出狱后工作就业,更与一般人无异。而且官员落马,并不影响其在智力水平与工作能力方面的出色,加上落马前固有的人脉关系,就业或创业的成功率,往往也高于一般人。

但这种“逆袭”,是否能成为正面的励志故事,恐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打个问号。像杨振海那样,不去通过老关系找市领导,自食其力收废品,从一个侧面说明他是真心悔罪,社会观感应不会负面。诸时健创业,或许利用了一些以往的商界人脉,但本质上是通过市场给用户提供物质产品,年事已高仍尽其所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也没引起太多非议。

反之,如果一些落马官员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后,在相关的行业部门从事工作,或以专家身份“权威发言”,并且在社会活动中常用“某某局原局长”“某某市原市长”“某某公司原董事长”之类的“原”职务身份,那就难免引起异议。事实上,网上这一类落马官员“逆袭成功”的新闻后,马上就有人发出“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说的鬼话也信”“吸毒的演员封杀,这样的官员怎么不封杀”的质疑。

虽然说网友这里说的“封杀”有些严重,但媒体在报道类似落马贪官“新生活”的新闻时,还是要顾忌到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在笔者看来,对于这一类高调宣扬自己“原”职务身份的官员,应当避免炒作“落马贪官逆袭”故事,因为这会带来公众的疑惑不满甚至批评反对,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二次伤害”。

落马官员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出狱后如何继续自己生活?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悔过自新、振作精神,重新拨正人生的航标,用智慧和劳动为自己打造一片新天地,为社会继续贡献个人价值,应当是他们的正确选择。这样的选择,理应受到公众舆论的肯定和鼓励。但是,这样的“重新振作”也应当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落马官员的“新生活”和“新事业”,需要脱离原有权力藩篱和社会地位影响,避免公众的更多联想和质疑。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网评精粹:


“第一书记”要在精准扶贫中当好“金刚钻”

“两学一做”既要“开方”也要“吃药”

荣毅仁“享下等福,向宽处行”是人生镜鉴

“警钟长鸣”不能变成“聋子耳朵”

权力与艺术不能“等价交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