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怎样压减权力“又大又实”的弹性空间

士心

2015年12月23日09: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又大又实”,是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韩先聪的名言。22日媒体报道,这位曾经的安庆和滁州市委书记,近日已因涉嫌受贿和滥用职权,被提起公诉。他曾自述,在当市长时,觉得市委书记权力大;当了市委书记,又觉得市长的权力实。为了使自己的权力“又大又实”,在担任滁州市委书记期间,他组建了“大滁城”建设指挥部,亲任“政委”,推行“扁平化管理”,直接向建设项目发号施令。

他还认为行政部门按程序办事太繁琐,要求重大事项直接拿到指挥部定夺,以“指挥部”名义“架空”集体讨论的法定形式。对有争议的问题,他不顾“一把手”末位表态的规定,抢先定调发言。即使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最终仍要按他的意志办。

想让手中权力“又大又实”,是许多掌权者希冀的理想状态。尤其对形同“一方诸侯”的市委书记来讲,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抓城建成立“指挥部”亲自指挥,不是韩先聪的独创。像什么“重点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程指挥部”之类,哪个地方没有?很难从哪项具体规定中,找出他的不是。如果不出事,他或许还博个“实干家”的美名。原因就是市委书记的权力,在界限不明、决策程序粗放、权力运行透明度差的情况下,有极大的弹性空间。

实际上,即使韩先聪不成立什么“指挥部”,作为市委书记,他也完全可以做到权力“又大又实”。市委书记的权力,在理论上是有分工、有界限,受集体决策制约、有上级监管多方监督的,但实际操作中却有足够的任性资本。比如,按照宪法、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干部任用是通过组织民主实现的,市委书记本没有什么“用人权”;公共财政收支是有预决算等法定程序的,也没有什么“一把手财政”;重大工程等事项都有民主集中制要求,也没有“书记决策”一说。如今在不少地方,人权财权事权,已理所应当成为书记的“标配”,不然用人腐败和官商勾结,也不会成为“韩先聪们”贪污受贿的重点领域。这种理想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奥秘,就在于对权力的划分、决策制度与程序的规范、权力运行的公开要求等,都失之于不深不细。只要市委书记缺乏慎用权力的自觉,就总有办法使自己的权力变得“又大又实”。

“魔鬼在细节中”。就以我们平时常见的民主选举、民主测评或民主决策为例,举手表决与无记名投票,候选人是否有机会竞选演讲,是否设立秘密写票间,是否当场唱票,“一把手”是否第一个发言,结果会有天壤之别。因此要制约市委书记“又大又实”的权力,不在于大道理有多少,而在于每一个环节是否科学规范准确明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严格按流程运作,是否有制度“刚性”逾越则究责,是否能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

首先是权力界限的细化。不仅有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还应有“负面清单”,把哪些属于越线跨界的事项一一列举清楚。比如有些地方试点创立的书记“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即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工程项目建设,规定用人上书记只能确定需求标准而不能点人头,报销票账不能出现书记个人签名,工程必须按规定招投标等。二是议事规则的细化。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的细微变化,常常会决定决策最终结果,这也是“韩先聪们”弄权操控的重要空间。比如“一把手”的末位表态规定,会防止有的落马贪官所说“只要我一张口,下面没有常委敢说话的”,将集体讨论决定变成集体为书记的个人意志背书。又如须把每个人的意见都记录在案,书记归纳各种意见做决定时,如果与多数人意见不同,也能有案可查易于问责。三是公开制度的细化。哪些事项必须公开、什么时间公开、通过什么渠道公开,都应“法定”而不是书记个人决定,让监督真正起作用。

细化是“权力弹性”之敌。道理人人都懂,落实务在精细。社会管理要精细化,权力运行更要精细化。只有在权力制约与监督方面都致力于制度规则的“又深又细”,权力任性的弹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又大又实”的权力才不会成为个别人谋利的工具,而成为群策群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的正能量。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网评精粹:


品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凝聚的“中国信心”

村主任投资的“百尺违楼”何以过关

“矿泉水瓶装茅台”难掩违纪本质

年终考核勿让“特色”迷了眼

因小事拒提拔绝非“小题大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