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当家却不怕柴米贵”,职务开支花钱如流水。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京华时报8月13日)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使用目的模糊、消费不计成本、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玩乐全报销”,虽是调侃娱乐,但也倒出了某些官场现状。再加上被阿谀奉承的工作人员推波助澜,为讨好领导鼓励甚至主动为领导报销,不惜让职务消费变了味,从“公”到“私”一体化让职务消费成了一笔糊涂账。
官场流行着一句话,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所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每年都对各单位进行小金库清查,但仍然有漏网之鱼,小金库暗地里提供了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造成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这些不良作风不仅给国家公共资源造成了浪费,也潜在“巨大”的腐败机会。干部特权开支实则变相的贪腐,不落腰包的腐败源自暗箱操作。奢侈也是腐败的一种形式,谨防“公干”形成侵吞公款的幌子,职务消费需严管。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打着职务消费旗号,拉关系、结圈子,在“公干”时一掷万金,花钱如流水,国家财富岂容如此挥金如土,以“公干”之名一味追求个人享受,公款吃喝铺张浪费依旧能找到“避风港”。这种不正之风,败环了社会风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走群众路线,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才对得起百姓的血汗钱,才能做做群众的表率。
变味的“职务消费”还需公开透明,我们的干部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钱眼虽小能铐住手,酒杯虽浅能淹死人。职务消费犹如一颗毒瘤蔓延全身,如不清除,最终毒发身亡。一些官员进行曲线腐败,以逃避法律的打击,可谓是机关算尽。拿公务消费大手大脚已成顽症,要根治,必须深挖根、下大力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遏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浪费,需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的内涵是干部要和群众心连心、心贴心,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划清贪欲与自律的界线,就达到了廉的境界。将“职务消费”预算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切断公款吃喝、滥用职权的源头,当务之急乃是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职务消费监督制约机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