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9日公布的一份审计清单,捅出了保障房在资金、土地、分配、使用等各环节存在重重挪用“黑洞”。2012年,近58亿元保障房专项资金被挪用,一些资金甚至被用于投资理财、发放工资、缴纳罚款等;600余亩保障房用地被违规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近2.4万套保障房被违规出售或挪作他用;近12万户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房。(新华网)
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贵州、湖南、甘肃等27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城市存在种种违规问题。同时,多个省份的审计结果还暴露出保障房被大量空置。一边是中低收入群体期盼早日实现“安居梦”,一边是大量保障房被空置,“民心房”屡遭尴尬。梳理这份审计报告不难发现,“黑洞”曝出的深层次原因和种种乱象背后发人深思……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其,涉及到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平安建设、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和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然而, 在中央将保障房建设作为重大民生举措、地方政府普遍反映资金筹集压力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却将宝贵的资金挪作他用,而且这种违规行为并非个案;专用土地被违规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一些地方、单位以危房改造或经济适用房名义,变相开发商品住房并向社会销售,土地审批和监管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愈发严重、突出;保障房成了一些人敛财机器,已经建成的保障房被违规出售或用于拆迁周转、转借出租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保障房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与中央精神和相关制度“玩猫腻”,大面积出现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及其待遇和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重复领取租赁补贴等问题。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各个环节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事实证明,造成今天这种尴尬局面的真实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中央重视、百姓期盼的民生工程真正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而且还伤害了民心、违背了民意、背离了中央精神。另一方面,人们有理由质疑:近12万户家庭“凭什么”能够违规享受保障房,这其中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挪用专项资金,存在多少权钱交易?保障房分配藏有多少“猫腻”?专用土地违规开发利用,有多少官商勾结?各地政府上报的住房保障“成绩单”中有多少水分和泡沫?重复领取租赁补贴数以千万元的是些什么人?地方主要领导对专项资金被挪用、专用土地违规开发、重复领取租赁补贴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为何一无所知?等等。诸多问题涉及到法律、法治,需要逐一查处,不能靠“单位纠正”和“督促整改”了之。而是要深挖倒查、严肃追究,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为保障房建设和保障房公平分配套上法治的“紧箍咒”。
为使保障性住房能够实实在在的服务民生,职能部门应该有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定和配套政策等刚性制度约束,从体制机制上防范问题的滋生和蔓延,切实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有法可依、有利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及时的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果。不能让“民生房”成为“敛财房”,不能让“民心房”成为“昧心房”,让中央精神准确、完整、及时“落地”,让那些真正需要保障性住房的百姓早日实现“安居梦”、“平安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