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眉山市委宣传部签发给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局的,上面写着:“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关于XXX就读东坡中学的函”,内容是因该宣传部某职工的孩子今年6月小学已经毕业,准备到东坡中学就读初中,要求东坡区教育局予以妥善安排。(7月8日《海峡导报》)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目标逐步由解决“有学上”向实现“上好学”转变,工作重心也向优化教育体系、保障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转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是把就近入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然而,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保障水平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城乡择校现象依然存在。这次媒体披露的四川眉山市宣传部发红头文件要求照顾干部子女就学就是典型的例证。难怪不少网友看到此则新闻时也深有感触地说:在当前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就近入学制度的贯彻与落实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也遇到了较大的挑战。
其实,要实现就近入学与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关键前提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无论对城市义务教育,还是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当下核心的任务,就是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也是减少城市择校现象的根本措施。
而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化,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与提升,通过增加投入、加强指导、强化测评、实施骨干校长和优秀教师的定期轮岗等方式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的绝对差距。另外,在贯彻就近入学政策中,招生片区的划定可从不同的层次来设置,如以特定的区域为单位来设置总体的招生片区。每个区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上学不超过2—3公里左右的最远距离为宜,每个区域内拥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每个区域内的学校都是学生可以选择进入的学校。如果不能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化,那类似于四川眉山市委宣传部利用红头文件变相为干部子女“择校”的现象就会屡禁不止。毫无疑问,这也是典型的公权乱用,与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背道而弛。
总之,教育公平不是写在纸上的空头文件,需要各级政府始终坚持改造薄弱学校的决心不动摇,并不折不扣地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只有政府的责任到位,政府的投入到位,才有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有望消除择校现象。唯有如此,择校费这一困惑教育事业、影响教育公平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才会从根本上避免再出现这样用红头文件为领导干部子女择校开“绿灯”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