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刊登了习近平同志《之江新语》中《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一文,其中写道“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
习近平的一席话,给广大干部指明了方向。要做一个有“品”的人、有“德”的官,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人有良好德行,才能敬业向上,积极进取;干部有良好“官德”,才能心系群众,为民谋利。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我党干部“德”的建设任何时候都没有松懈,任何时候也都不会松懈。
品德是做人之魂,官德是为官之基。领导干部是否有德,是否切实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更关系到人民福祉、国家兴衰。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为政以德,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做到了为政以德,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才会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党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
无愧于民是为官为政的最基本标准和最起码的要求。无愧于民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其内涵十分丰富,其意义重于泰山。时下,一些干部一门心思往上爬,不顾群众感受,不管人民疾苦,将“官德”抛之弃之,让人寒心,为人不齿。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虽任职一县,但他的光辉形象照亮大江南北,成为干部的楷模。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为官以德,是否做到无愧于民,群众的观察最清楚、感受最深切、答案最真实。把汗水洒在百姓的心坎上,把政绩写在百姓的笑脸上,最终人民群众会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会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