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唯GDP论误区
何勇
众所周知,GDP作为反映经济趋势最重要的指标,GDP核算也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GDP本身有着重大缺陷,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质量的好坏、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等。自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全社会对唯GDP论的政绩观提出了诸多反思,甚至有些人主张直接取消GDP考核,不少地方也开始逐渐改变唯GDP的政绩观,“不以GDP论英雄”的科学政绩观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指出“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合格的”,要求干部“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存环境”,并进行了“不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考核试点工作。湖州市从2004年起考核取消GDP指标,强化对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考核,并改变以内部考核、上级对下级考核为主的做法,将考核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
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唯GDP论还在不少官员的头脑中存在,尤其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主旋律之下,很多地方考核官员的最主要政绩指标仍然是GDP,“数字出官”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就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为了打造看得见的政绩,达到个人顺利升迁目的,盲目追逐GDP,单纯追求GDP,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忽视民生需求、社会公平正义为代价。
结果,很多地方发展方式粗放,不注意维护和发展老百姓的权益,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地下水、土壤污染不断加重,PM2.5屡创历史新高,暴力强拆、非法强征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也引发了不少群体性事件。据统计,环境污染和暴力强拆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以GDP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
不以GDP论英雄,实际上是对唯GDP论的片面政绩观的纠正。倡导科学的政绩观,是要终结带血的GDP和“数字出官”,其实质是转变发展方式,守住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