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户口、公公拥有十余套房产,山西运城纪委前工作人员张彦因此被称“房媳”。张彦的丈夫、原夏县公安局长孙宏军有过三个户口。他们生活在以运城市原财政局局长孙太平为核心的一个“官员家族”,孙家成员及其亲属,至少15人在运城市担任官员、公务员或国企领导。(6月24日《新京报》)
如果不是“房媳”事件,想必这样一个庞大的官员家谱至今仍“逍遥法外”。一个家族15个官,公、检、法、纪、财政等无一不是重要岗位。当地百姓戏称,“如果孙家开家庭会议,到场的部门领导比政府开会还多。”虽是玩笑话,却是这个“官员家族”的真实样板。
其实,“官员家族”是一个以“血缘”和“姻缘”为纽带、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政治家族集团”。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手握公权力,占据公共资源的一角。如果家族成员把岗位所赋予的公共权力用于谋取家族或个人私利,从而彼此勾连、利益均沾、相互庇护,就会衍生变异的官场生态,将公权力“私有化”。
公权力“私有化”,“官员家族”也就慢慢演化成了权力家族化,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方面是对地方权力的垄断,极易形成“一家话天下”现象,一个家族就可以掌握一个地方权力资源,这样就会固化原有的社会阶层,令普通家族出身者更难凭借才干获取政治前途;另一方面是权力家族化的“世袭”,山西“房媳”事件演绎了一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里公权力家族化私有化的典型模式,这与“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中国梦”做对比,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值得高度警惕。
“官员家族”实则乃公权力“私有化”,这种现象的发生,缘于公权力没有走好群众路线,无论是监督,还是干部选拔,都忽视了最广大的群众。因此,根除“官员家族”的“权力私有化”,就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公权力放在群众监督的阳光下运行,公权力的“私有化”才会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而也只有真正根除了“官员家族”的“权力私有化”,人人才有更多出彩的资源,人民各自心中的“中国梦”也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