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26日《新快报》报道,四川灾区芦山县清仁乡副乡长杨成毅被免职一事,引起很大反响,包括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搜狐在内的多家门户网站将报道置顶。记者昨日跟踪采访此事,芦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毅强和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对于免职是否合适自己也不知道,而杨成毅则继续高强度工作在一线救灾。
“就地免职”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能够推动工作,化解危机。因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就地免职”等手段,无疑是必要的。然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这样的“免职”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应该如何办?笔者认为,此次的芦山县清仁乡副乡长杨成毅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面对组织的决定,杨成毅没有过多的辩解,更没有任何对组织上的不满及牢骚——在抗震救灾重于一切的当前形势下,他服从组织的决定,说出了“大难当前官位不要紧”这样令人肃然起敬的话。更重要的是,免职之后,他仍然战斗在“一线救灾”现场,仍然奔走着为灾区人民群众服务。记者采访杨成毅的时候,他一直在忙碌工作,衣服上别着“党员志愿者”的袖章,整个眼睛都肿胀不堪,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声音也极为嘶哑——这样的精神与胸襟,这样的行动实践,正是真正共产党员的体现。
诚然,我们当有更为“规范”的“就地免职”程序。四川芦山县清仁乡副乡长杨成毅成为了芦山震后第一个被免职的官员,而且是就地免职。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有干部因擅离职守被就地免职。不同的是,早前的干部是因为救灾期间打牌,而杨成毅是因为去了更偏远的村子送物资。就地免职有具体的标准吗?答案是没有。不仅如此,就地免职这一提法和做法则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过,让民众感到更为尊重与敬意的是,那些就算是被“就地免职”的领导干部,能够将“官位”看得很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将人民群众的忧虑苦难放在心头,实践在行动中。
仍战斗“一线”救灾现场的“免职”副乡长交出合格答卷。免职不等于免掉“工作”与“免掉”责任,也不等于“免掉”服务人民群众的信心与忠诚于党的决心。从一个被“免职”却不“失职”的灾区副乡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交出的合格答卷,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真正情为民系的胸怀。而这样一份合格答卷,也应给我们更多领导干部以启示:胸襟怀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大事,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将会赢得理解、赢得尊重、赢得心底的无私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