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半月谈:花朵流出毒液 如何根除校园暴力“恶之花”

2013年04月15日08:39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花朵为何流出毒液

“为什么孩子们的行为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认为,校园暴力首先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谁打你了?你也打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孩子们用暴力解决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主任屈卫国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己所受到的竞争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在重压下长大容易产生暴躁情绪,进而形成暴力倾向。有的家庭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缺少温情,充斥着家庭暴力,则更容易直接养成孩子的暴力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叛逆心理强。如果受到环境刺激或者严重的挑衅或教唆,容易使用暴力。”屈卫国说,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有领导能力或有一定班级影响力的孩子就可能组织其他伙伴结成帮派,在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时,合伙以武力解决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认为,校园暴力事件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教育有关。现在的孩子很苦闷,原来考上大学就可以,现在还要考名牌,考不上名牌大学好像就没有了活路。如果压力超过他的承受能力,孩子就比较容易出问题。

此外,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图书报刊、影视制品等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里面充斥着大量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他不健康内容。江湖义气、以暴制暴这些思想会给一些无心读书的学生一种错误引导,认为实施暴力‘很酷很帅’,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人生可以随意而为。”屈卫国说。

赵会华认为,这些被老师或家长看作“差生”的孩子也许外表很叛逆,内心却渴求着友谊和爱,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他们。老师或家长如果不懂得正确引导,他们就会产生暴力倾向,希望在武力上当“老大”,被别人尊重,从中找到自信。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