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半月谈:花朵流出毒液 如何根除校园暴力“恶之花”

2013年04月15日08:39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校园暴力层出不穷

山东省青岛市一名15岁的女孩因遭受校园暴力向媒体求助的消息近期引起人们关注。3月11日,青岛市某私立学校高一女孩婷婷(化名)在厕所内遭到外班六七个女生围攻和殴打。

“她们打我的头,踢我的腿和小肚子,还扇我耳光,我流了鼻血,现在下巴和左耳朵还有些疼……她们还给我拍了照片。我不敢告诉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我头晕,恶心……”婷婷用颤抖的声音哭着说,对方拿可乐泼她,然后威胁她:如果告诉老师,就把照片传到网上,发到城市贴吧里,让大家都看到她被打的样子。

婷婷因为害怕没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她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她一直请假在家,不敢去学校。惊恐之下,3月12日,她通过网络向远在长春的媒体求助。

在媒体记者的帮助下,婷婷的父母和老师知道了此事,并对参与殴打的学生进行处罚。然而,受惊的婷婷一直没从暴力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她哭着告诉半月谈记者:“阿姨,我现在不敢上学,尤其害怕见到那些打我的人。”

在百度上输入“校园暴力”几个字,出现的新闻高达400余万条。校园暴力事件中既有老师打学生,也有学生打学生;既有男生欺负女生,也有女生殴打女生。手段层出不穷,施虐程度日益加深,个别事件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在一段被网友多次转发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广东佛山十多名职中学生对一名初中生进行多次毒打,打头踢胸不下百次,被打少年无法反抗,而围观女生却大叫“很好玩”。

“校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心灵伤害是终生的。”吉林省仁爱心理学校校长、心理学博士赵会华说,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敏感脆弱,如果受到外界的暴力,心理容易造成伤害,比如胆怯、焦虑、不敢轻易相信人等,会给未来工作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不仅是中学生,不少小学生也逐渐出现暴力倾向。最近,长沙市家长何女士发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让她觉得非常不安。“游戏内容就是让玩家打小人,开始用木棍打,然后用铁棍打,之后再换其他工具。游戏里小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血肉飞溅,孩子却玩得哈哈大笑。”何女士说。

不少受访老师反映,一方面,现在的少年儿童暴力倾向日益明显,校园暴力行为趋于低龄化;另一方面,校园暴力事件的起因却趋向于“细微化”,有时候只是因为一点点摩擦,比如不小心踩到脚、插队等小事而引发打架、斗殴。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