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半月谈:人大代表 从“读懂预算”到“审批预算”

2013年03月07日09:19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审查与批准政府预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权。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一个地方的预算总盘子以及支出方向不能由少数人做主,而应由全体人民说了算。相应的,每名人大代表受选民托付监管政府钱袋子,对预算行使知情、审查、批准的权力,其手中一票庄严而神圣。

  一些预算报告“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每年地方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会因为同一个问题而头疼——读不懂财政预算报告。一般来说,当前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公开程度有限,大都公开到“类、款、项、目”四个级别中的“款”一级,仍属于预算公开的初级阶段。

  代表们表示,个别预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算,只是概算。正是由于预算公开信息不清晰,过于粗线条,模糊数字和模糊概念太多,才导致读不懂的尴尬结果。

  深圳知名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告诉半月谈记者,地方预算如果只公开到“款”一项,数目比较笼统,代表看到的也只是枯燥的数字,无法判断预算是多了还是少了,也就不知道纳税人的钱具体花到哪里去了。

  “财政预算能不能做得更细一点,比如吃饭多少钱、旅游花多少钱……这样一看,问题就一目了然。”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连任三届省人大代表的朱列玉对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都十分上心。他介绍,一些地方除了预算不够明细之外,政府留给代表审查研究预算报告的时间也很短,这导致代表在紧张的会议期间,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审读预算报告。

  北京市两会上,海淀代表团代表卫爱民表示,我国的预算浪费现象长期存在,这说明财政预算做得还不够科学和准确,提交审议的预算报告比较粗,账目应再细一些。

  专家表示,在政府着力推进政务公开进程中,让代表们能够读懂财政预算报告,提升透明度,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必修课。一方面,需要政府不断提高预算报告的科学性,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需要代表提升自身的相关知识水平,提高自身行使权力的能力。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