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海员遇难家属维权受阻,修庙立牌位跪拜市长》的信息受到网民极大关注。海员遇难者家属维权无果选择修庙立牌位跪拜市长之举实属无奈,但他们更希望借此“噱头”引起社会关注,得到政府重视,从而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遇难者家属维权之举,实在荒唐可笑。细细想来,他们的举动真的“愚昧”么?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供奉的不是“海瑞”,不是“包青天”,而是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能够切切实实维护他们权益的市长。两个多月的折腾,已让他们“无计可施”。跪拜市长牌位的真正目的,是希望用“无奈”之举“感动”市长而维护权益。
如今,百姓的一些“棘手”问题的确因为有“大领导”的亲自过问而得到“迅速”解决。瓜难卖可以找领导,子女上不了学可以找领导,生活没有保障更需要领导来帮助……在他们心里,“领导亲自过问”就等于“问题迅速解决”。“领导过问效应”自然就在百姓心中扎下了根。于是,去上访,找领导,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维权首选。或许,百姓是出于无奈。但是,在他们心里,领导永远要比冷冰冰的制度、铁面无私的法律更有人情味,更有实效性。
如今的中国,经济在腾飞,社会在快速发展。“领导过问效应”无疑是阻挡中国制度进化进程的一块“绊脚石”。偌大的社会机器要正常运转,一切依赖于“领导亲自过问”是不可能也是行不通的。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离不开人治,需要领导过问,但更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来保障。相比而言,“领导过问”应是短期效应,长效机制才是根本。
作为政府部门,不但要更加畅通民生渠道,让百姓有“诉苦”的地方;而且应按照党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为民、惠民、利民的地方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让健全完善的制度、公平的法规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有规可依、有法可依,依规而治、依法而治的良好政治环境,让法制的权威逐步取代“领导”的权威,让“法治效应”逐步取代“领导过问效应”,让自下而上的法制维权逐步取代自上而下的权力干预。
唯有如此,百姓维权才会少些诸如立牌位的无奈,多些依法维权的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