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日报·权威论坛: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2012年12月13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纠偏文化趋同

  王能宪

  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作用和影响,文化的趋同化日益突显,文化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尊重和保护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合理要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所应秉持的正确态度,也是对文化趋同化的纠偏。

  人类进入到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文化的趋同化日益突显,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文化多样性,如同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样,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和重视。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政府间文化政策促进发展会议,“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化”成为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从此,保护文化多样性问题不仅成为人类共识,而且有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首先,文化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正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文化,才构成了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人类多样性文化。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文化多样化是一种发展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经济的开放带来了文化的趋同。世界文化生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国文化(包括文化产品、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借助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科技优势席卷全球,引起许多国家的警惕和不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也包括某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保持自身文化独立、坚持文化多样性的诉求。例如,法国明确提出“抵抗美国的文化侵略”,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应当说,尊重和保护各自国家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合理要求、正义呼声,联合国就曾把2001年确定为“不同文明对话年”,倡导不同文化平等交流、对话与良性发展。

  再次,文化多样化是对文化趋同化的抗衡。面对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激荡和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的,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实质上,不同文明冲突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争夺,亨廷顿理论是一种强权理论,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中国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倡导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正确处理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美美四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所应秉持的正确态度,也是对文化趋同化与“文明冲突论”的纠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应当互相尊重,互相交流,既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四,文化多样化需要付诸行动。《文化多样性公约》就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计划,包括信息共享、人员培训、公民社会参与、促进国际合作、提供财政支持,将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设立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等等。这些措施需要各缔约国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付诸实施。中国作为自始至终参与制定该公约的缔约国,多方面积极开展保护文化多样化的具体工作,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近年来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工程,在一些富有特色的文化区域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实行整体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上一页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