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日报·权威论坛: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2012年12月13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纳入发展框架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崔悦 

  3部具有国际法律文书性质的公约构成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工作的支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期战略规划,设定了促进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间对话及和平文化的总目标, 提出将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纳入国际发展框架。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化多样性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有关的讨论也更加热烈。记者最近就此采访了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战略规划署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和该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主任塞西尔·杜维勒。

  汉斯·道维勒指出,在联合国大会关于千年发展计划的讨论中,文化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化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国家和人的创造性,促进理解和宽容,促进世界的稳定。在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 文化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道维勒说,“如今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对文化多样性原则的认同是任何发展政策成功的前提。”

  塞西尔·杜维勒认为,文化多样性之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人们面临着来自自然、社会、自身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应对办法也许就存在于浓缩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各种文化当中。只有妥善地保护自己的文化,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各种文化之中深藏的博大精深的知识财富才能冲破地域局限,为全人类所共享。

  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曾普遍担心全球化将使世界文化趋同,多样性将被消除。但汉斯·道维勒认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是互动关系,信息化也会带来积极影响,新的信息和传播手段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文化创新甚至比文化同质化的步伐要快得多。

  塞西尔·杜维勒则认为,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多样性带来不利影响, 一些处于弱势的文化得不到保护,甚至濒临灭亡,而实际上这些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塞西尔·杜维勒表示,应在不同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鼓励和帮助每一种文化的推广、繁荣及其文化产品的输出。当然,保护弱势文化,并不意味着阻挡其他文化的进入。

  汉斯·道维勒向记者介绍,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是UNESCO的核心职责,UNESCO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文化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在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3部公约上,即1972年制订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2005年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这3部具有国际法律文书性质的公约,构成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工作的支柱。

  汉斯·道维勒特别强调,保护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和推动语言多样性,UNESCO鼓励和支持各国政府加强对青少年的语言教育。在UNESCO2008年—2013年中期战略规划中,关于文化的总目标是,促进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间对话及和平文化。其预期效果是:将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问题纳入国际发展框架、国家发展计划和联合国统一国别计划编制工具中,并制定协调一致的遗产保护方法。

  塞西尔·杜维勒认为,中国政府在保护和推广中国文化方面采取了非常积极有效的政策。她说,“中国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依靠经济上的对外开放和尖端科学技术,但是,归根到底还需要依靠自身的文化底蕴。同时,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增强中国各民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也很重要。”她举例说,在2008年至2011年间,中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我想特别提及中国在支持非洲文化事业上作出的贡献。”汉斯·道维勒说,UNESCO去年与中国深圳的一家企业签署了协议,后者连续4年出资,支持中国与非洲艺术家的文化活动和青年交流,并将资助范围逐步扩大到教育、科学、传媒等方面。

  在该协议推动下,今年10月加蓬、突尼斯和摩洛哥的陶瓷艺术家到中国景德镇进行了艺术交流,活动取得巨大成功。景德镇的艺术家们还将回访这些国家。“这是促进中非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成功例子。”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