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志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6年05月17日 02 版)
“超腐敗”的直接后果,說白了是對全體國民利益的侵害,是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命脈的劫持,是一種改變國家權力性質的政治腐敗形式。
-----------------------------------------------------------------
近日,有媒體發布《王滬寧日記五則》,摘錄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22年前寫的5篇日記。這些日記引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的《政治的人生》一書。
二十多年前的日記被媒體摘錄出來發表,尤其是作者的身份非同尋常,這事兒在一般人看來可能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信號”。不過,我細讀報道對1994年7月28日、31日兩篇日記的內容介紹,卻發現了一些今天看來仍然堪稱“新東西”的觀點。
兩則日記都談及反腐。在1994年7月28日的日記中,王滬寧寫道,現在反腐敗斗爭的重點之一應該是反“超腐敗”。“超腐敗”在規模和性質上均為一般腐敗活動所不能比擬,同時危害性和影響也是一般腐敗望塵莫及的。這種“超腐敗”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往往在一定公共權力的參與下完成﹔二是往往以集團的形式出現,而不是以個人的方式出現。其表現形式主要是:有組織騙稅,有組織走私,有組織造假,有組織索取、以單位的形式弄權勒財,有組織侵佔,表現在對國有資產的侵佔上。
檢索相關概念,發現在以往的報道中,“超級腐敗”出現得較多,“超腐敗”出現得較少,且大多數報道中的“超腐敗”字眼,說的其實還是“超級腐敗”,即一些腐敗問題很嚴重,涉腐金額超級大的貪腐案例,且往往是指個人腐敗。但是王滬寧日記中的“超腐敗”,則主要是一種針對非一般腐敗問題的另類腐敗形式的性質描述,而非僅僅涉及腐敗的規模。
王滬寧列舉了“超腐敗”的7種表現形式。不難看出,該7種表現形式絕非一般的腐敗分子(不管他們職務有多高,權力有多大)所追求的目標,其后果也不是由一般腐敗分子的貪腐活動所直接造成。這種“往往在一定公共權力的參與下完成”的“超腐敗”,其直接后果,說白了是對全體國民利益的侵害,是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命脈的劫持,是一種改變國家權力性質的政治腐敗形式。遺憾的是,22年過去了,這種“超腐敗”從一定程度上說,已然成為當下腐敗問題最難解的死結。
在1994年7月31日的日記中,王滬寧寫道,腐敗呈現出從低質腐敗向高質腐敗、從低層腐敗向高層腐敗蔓延的趨勢。“高層腐敗”比較好理解,就是指腐敗分子的權力大、職位高。而所謂“高質腐敗”,則是“不以獲得物質利益、而以獲得權力為目的的腐敗活動”,其影響“要比低層腐敗大得多,是反腐敗的重點”。
王滬寧認為,“高質腐敗”可能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物質利益損失,但這只是“高質腐敗”的副產品,它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對象是政治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質腐敗”也是一種“超腐敗”,是一種最嚴重的制度性腐敗。反“高質腐敗”和其他形式的“超腐敗”,必須成為反腐敗的不二重點。
現實中,一般國人心目中的“反腐敗”就是“反貪官”。貪腐當然是腐敗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無數樁個人貪腐案例的匯聚,當然也會造成制度性的政治生態災難。但是,如果涉及政治權力架構的腐敗(不僅僅是“陰謀家”們對高層權力的覬覦)不能被根除,那麼大大小小貪官們的“前腐后繼”,就會像韭菜般割了一茬又長一茬。
網評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