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城市“賣地收入”應裝進“透明錢包”

馮海寧

2016年02月17日08:2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城市“賣地收入”應裝進“透明錢包”

關於賣地收入,不僅是公開賬目這麼簡單,還要進行系統改革,從收入到支出都應該革除積弊
  1999年∼2015年這十幾年,可謂中國歷史上土地資產化最為迅猛的年代,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約27.29萬億元,年均1.6萬億元。然而,對於巨額土地收入的使用去向,由於鮮有城市政府對外公開,公眾難以知曉。(2月16日《第一財經日報》)
  每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佔有較大比重,加之賣地收入在使用方面亂象頻出,因而格外受到關注。遺憾的是,大多數城市只是簡單公布每年賣地收入總金額,卻不見公開賣地收入具體信息。
  盡管《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對土地出讓金使用范圍作出明確規定,涉及5大項24小類支出,但每個地方政府是否嚴格按規定支出則不得而知。從審計報告來看,土地出讓金支出存在違規用於彌補行政經費、對外出借、修建樓堂館所等問題。
  可能在很多地方政府看來,土地出讓金已經納入預算管理,收支情況會體現在預算案中,不需要專門公開。但在筆者看來,凡是資金額度大的、公眾關注的財政問題,都不妨單獨公開,比如“三公”支出就是順應民意單獨公開的。土地出讓金使用情況也可以效仿為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地方政府詳細公開賣地收入的使用情況,方能減少公眾猜疑。所謂詳細公開,既要具體公開土地出讓金用於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城市建設支出及其他支出等5大項24小類支出情況,也要鼓足勇氣公開超范圍使用土地出讓金的情況。
  當然,不僅要公開支出清單,也要公開收入清單。這是因為,一些地方政府通過空轉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金收入,有的地方還存在擅自減免、少征、欠征土地出讓金的情況。比如2014年中央年度審計工作報告中披露,29省份少征土地出讓金3664億元。由此可見,賣地收入應該裝進“透明錢包”,要讓公眾看得明明白白。
  公開收支情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需要對土地出讓金收入的支出比例進行公開。例如根據《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安排用於廉租住房保障﹔不低於15%的比例用於農業土地開發,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10%用於教育資金等。
  各地政府是否嚴格按照規定比例安排土地出讓金使用,也值得追問。這都需要在公開的土地出讓金賬目中體現出來,而且還要對不按比例操作的地方政府進行問責。隻有如此,才能確保土地出讓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繼而保障相關民生項目的順利建設。
  另外,還要確保土地出讓金分配公平。曾有官員透露,我國土地收益分配明顯向城市傾斜,2011年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已超3.15萬億元,到該年10月末土地出讓收益三農支出隻有1234億元。這顯然不利於縮小城鄉差距,按理說城市應該反哺農村,現實卻是農村在反哺城市。
  進而言之,關於賣地收入,不僅是公開賬目這麼簡單,還要進行系統改革,從收入到支出都應該革除積弊。加之地方財政過度依賴於賣地收入,導致系統性風險的存在,也要通過改革降低賣地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可見,解決土地出讓金問題僅靠審計監督、信息公開是不夠的,在推進信息公開、強化監督的同時,必須邁上改革之路。

 

網評精粹:


擬提拔者先亮“家底”是道嚴肅考題

不妨在“鄉愁圖景”中尋求扶貧之道

讓“敢擔當善作為”成為干部新特質

“誰腐敗誰就要付出代價”是永恆的哲理

“節后綜合症”絕非懶政“借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