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节后综合症”绝非懒政“借口”

王鸣镝

2016年02月16日14: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抢红包”兴奋到“逢节胖三斤”的调侃,猴年春节长假转眼就结束了。面对满街久久未散的“年味”,一些地方的政务服务窗口出现聚集聊天,服务细节不到位等“节后综合症”,虽然无伤大雅,却绝不是懒政的“借口”。

诚然,公务员也是人,也会有一定的惰性。未能及时调整上班状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小差错,着实可以理解。及时改正,尽快调整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失为上上之选。事实上,节前期待、节中亢奋、节后焦虑,本是人之常情,本不是什么“病症”,只要注意调整,很快便会重新进入工作状态。说到底,是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偷懒”,调整心态,加强自我约束是“良方”。

“节后综合症”之所以被群众诟病多年,是因为部分公职人员节后慵懒、疲沓,存在“没过大年十五”就不是正式上班的“奇葩”想法。上班迟到、早退、溜岗、串门,放任自己,心不在焉,身在心不在,在岗不干事等“四风”问题反弹,既损坏了党员干部形象,更让办事群众“添堵”。

节后上班就意味着工作步入“正轨”,公职人员作为公众的行动“指南”,尤其是窗口部门,服务的是人民群众,一举一动群众看在眼里,一言一行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身为“人民公仆”,理应借助春节群众回乡的有利时机,及时收心提神,把调整好思想、执行好纪律、落实好制度、收拾好心情、满血复活,及时谋划、及早安排、及早行动、及早落实、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信任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打好“十三五”开局“第一仗”,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盼、人民的重托。

面对节后综合症的顽疾,各地纪检监管机关积极行动起来,设立举报电话、加强明查暗访,建立监管平台,高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死角的力度,零界限的深度,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才能让“节后综合症”消失得无影无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