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近平為何贊賞默默“量變”的青年干部

侯劍峰

2015年04月20日0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所說,“青年干部不能隻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贊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贊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干部埋頭苦干,著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在今天來看,這句話既是對青年干部的要求,也是對所有黨員干部的鞭策。

當下,為官不為與擔當精神相背離,雖是個老問題,卻存在諸多新表現,有其復雜性和迷惑性,我們應注意到有一類人,表面看拼勁闖勁十足,但是這種勁頭有選擇性,僅針對“顯績”,對上級領導關注的事,而對“潛績”,對打基礎、利長遠或者領導一時關注不到的事情則想盡辦法“打哈哈”,能推就推。這種行為,組織不認可,群眾不買賬。

干工作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是必須的,爭取工作出特色、出亮點、出品牌的意識和行動值得肯定,但如果走極端、走捷徑,一味在“創新”、“特色”上,在吸引領導眼球上找門道,而忽視了基礎工作的支撐作用,把推陳和出新割裂開,失去了基礎和重點的統一性,就容易產生“撂挑子”的問題,難免得不償失。

這類行為的負作用明顯,首先,滋生政績“泡沫”。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扎實的基礎鋪墊,一味大干快上,最終隻能是表面光鮮,政績隻能停留在報表上,走不進群眾的心裡。其次,敗壞政治風氣。老實人吃虧,投機鑽營者得利,勢必形成不良導向。再次,損害干群關系。“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工作干得怎麼樣,是否為自己辦了實事好事?群眾心中有杆秤。溜須拍馬,隻唯上、不唯實的行為,即便形式再好看,包裝再響亮,群眾都不會買賬。

要整治此類為官不為,還是要從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入手,作為單位、部門負責人,要提高駕馭全局工作的能力,增強對基礎工作的敏感性,不能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僅僅滿足於不出大紕漏。要改進政績考評辦法,處理好“顯績”和“潛績”的關系,提高“潛績”甄別實效,對長期從事基礎工作,甘當人梯的干部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對“挑肥揀瘦”的干部要嚴肅批評教育,必要時採取組織手段。

網評精粹:

總書記和總理為何反復強調“心中應有民”

用“馬上就辦”打破“處長把關”困境

打通改革“中梗阻”為何屢成老大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