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潔
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江西省吉安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曾建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干部”稱號,並要求在全國組織系統廣泛開展向曾建同志學習活動。(據《人民日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而由於精神家園的高度和純度、特征和質量的不同,每個人的精神家園也迥異。
作為管黨員的黨員、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組工干部的精神家園應該是什麼樣的?江西省吉安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曾建,憑著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憑著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優秀品質,憑著心系群眾、以民為先的公仆情懷,憑著敢於擔當、事不避難的進取精神,憑著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的過硬作風,憑著淡泊名利、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以數十年如一日的作為和形象,唱響了一曲組工干部安心本職、專心致志、迷戀至深的“忠誠之歌”,向黨員、向干部、向群眾、向社會展示了組工干部精神家園的一塊“示范園”。
用來構筑這座精神家園“示范園”的,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是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懈追求,是為人民服務宗旨和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全心實踐。在這座精神家園裡,充盈著黨性和民心、人民和事業、奉獻和犧牲。而這些所有的偉大和崇高,都潤物細無聲地體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幾十年來,曾建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他的了不起之處,在於他能始終堅守一名組工干部為人處事的原則。我們從別人送給他的三個“雅號”—— 有信仰的“曾克思”、 講認真的“曾夫子”、講原則的“曾干部”中,也可以看出他所一直堅守著的組工干部的精神家園。
在當今社會,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名“管官的官”,必然面臨很多的考驗和誘惑,而最大的考驗和誘惑莫過於權錢交易。雖然前車之鑒比比皆是,但依然不斷有人“前腐后繼”、重蹈覆轍。而曾建之所以令人崇敬和緬懷,關鍵是他始終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從政不為己,掌權不謀私,用權隻為民。無論是解決企業員工生活待遇問題,還是農村群眾用電難的問題,他總是放在心上,一腔熱情,認真地辦。他的大妹靠擺地攤賣菜為生,弟弟在當保安,隻要他稍微出點力便可安排個“體面”工作﹔他患病多年,每年都要去住院,隻要他稍微把眼睛稍微閉一閉,就能收到“慰問金”,但他分文不收,全部退回,以防靠權得利。甚至在遺體告別儀式上,訃告也寫明:喪事從簡,免收禮金。反觀近年來大大小小的落馬官員,無一不是從權力錯用開始自毀精神家園的。精神家園一旦污染,群眾再大的事也會變成小事,自己再小的事也就變成了大事,最終隻能滑向犯罪深淵,落得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組工干部也是人,也是社會的一個小小分子,也和普通干部群眾一樣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但不同的是,在組工干部的精神家園裡,要更多一份使命、責任和奉獻。比起一般黨員干部群眾的的精神家園,要更美麗、更純潔、更高尚。為人講氣節,做事重公道。作為組工干部,要過的關很多,核心是要過好權力關,做到公道正派。曾建、李林森等優秀組工干部,把手中的權力始終用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服務,所以他們在群眾心中樹起了一座永恆豐碑,受到萬人敬仰﹔向志清、李森林之流,把手中權力用來為個人構筑“私家花園”,結果壘起了一座埋葬自己的墳墓,遭到萬人唾棄。
隻要是組工干部,就必須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隻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才能終始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這是歷史的結論,更是現實的警示。
相關專題 |
· 蔡玉潔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