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論壇:“哭周舍”與“逐高繚”

張曉東

2014年08月05日07: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讀史,兩則發生於春秋后期卿大夫身上的故事,頗值得尋味。

一是“哭周舍”的故事。晉國正卿趙簡子有個叫周舍的家臣,自薦擔任“諤諤之士”,每日相隨左右,記錄簡子過失。后來,周舍病故,簡子痛若喪子,與眾客卿飲酒之時,淚涕漣漣道:“千張羊皮不如一張狐腋,眾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商紂王的子民沉默不語,亡了國﹔周武王的眾臣直言敢諫,興了邦﹔周舍死后,再沒有誰指出我的過失,我離滅亡恐怕不遠了……”

二是“逐高繚”的典故。齊國國相晏嬰曾收留一位叫高繚的人在府上做事。三年過后,晏子決定將其辭退。手下人紛紛提出異議:“高繚侍奉先生三年,並無過錯。您不僅沒給他一個職位,反而要辭退他,未免不近人情……”晏子正色道:“我本出身微賤、孤陋寡聞,靠大家鼎力扶助方可站穩腳跟。這個高繚跟我三年,未說半句規勸我言行過失的話,所以才辭退他!”左右聞言震動。

掩卷沉思,簡子之所以“哭周舍”,在乎周舍是個難得的“諤諤之士”,堪比一面清澈剔透的明鏡,故失之當哭﹔晏子之所以“逐高繚”,則因高繚乃庸碌乏味的“諾諾之輩”,仿佛一塊俗不可耐的“哈哈鏡”,故得之當逐。也正是懂得諫言可貴,有一種求諫若渴、今悔昨失的胸襟氣度,簡子和晏子才能在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宏圖大展,善始善終。

“忠言逆耳利於行”,道理上幾乎無人否認,卻非人人能夠頭腦清醒,聞過則喜,聞善則拜。近年來,受歪風影響,少數領導干部“長官意志”滋生,聽不進異議,容不得批評,導致不少地方出現“輿論監督失位、黨內監督空位、群眾監督無所謂”的現象。長此以往,猶如毗鄰懸崖不知勒馬,腐化蛻變亦不遠。雲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人送綽號“沈大膽”,主政普洱期間,竟在常委會上指示公檢法打壓舉報人,“舉報人抓了,給他們判刑,抓錯的也要抓,判錯的也要判。”自己驕橫跋扈,身邊噤若寒蟬,相反相成,以致末路。

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古人視為國之大患。可在今天,仍有少數官員在春風得意、大權在握之時,對直言諤諤、“壞其好事”的“周舍”恨之入骨,對曲意逢迎、乖巧溫順的“高繚”寵幸有加﹔落馬之后方悔當初“無人面諍”“缺乏監督”,無奈此時已經“船到江心補漏遲”。中山市原市長李啟紅在反思自己蛻變軌跡時,還曾“抱怨”:“我每年領導班子測評都排在前三位,組織上從來沒有找我談過話,哪怕是提醒我一句也好。”事實証明,“鑒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權不能自稱”,怨天尤人也枉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當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領導干部對待這個防身治病的武器,不能持有偏見,也不能心有余悸,要讓直言諤諤、敢於擔當的“周舍”有機會、有平台、有底氣掏心窩、講真話﹔讓“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高繚”感到混不下去,盡早改弦易轍。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05日 04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