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評論員觀察:基層治理最愁“鈍刀子割肉”

周人杰

2014年07月10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簡政放權的基礎上,賦予基層治理者能辦事、辦成事的“尚方寶劍”,敢辦事、願辦事的激勵機制,治理的手段與目標才可匹配,治理的權力與責任才相對稱

     

  客家俗語中,有句“鈍刀子割唔出血”,意思是用不鋒利的刀割肉,費力還不討好。日前,隨“中央媒體贛州行”活動,深入贛南革命老區,在感悟紅色文化、感受客家風俗的同時,也體味到基層治理的艱辛與不易。傾聽干部們談治論理的成績與困惑,頗感目標、手段相匹配的重要。避免“鈍刀子割肉”的尷尬,改革磨刀石還須久久砥礪,從而鍛造責任、權力之對稱。

  古城崇義,峰巒疊嶂、林海茫茫,負氧離子含量號稱全國之最,在一顆綠色明珠上,如何刻下民生與生態的雙贏?民生為念,尤須穩增長、保就業﹔而環保為先,就不能迷戀來錢快、污染快的礦產開發。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兩目標,生態旅游、綠色扶貧是唯一出路。“上堡梯田”由《舌尖上的中國》走紅,展現了鄉村旅游的致富經,也啟示著治理手段選擇的利害攸關。

  此行之前,央廣曾報道贛南一些縣市新生兒落戶私設門檻,要求家長必須上環或結扎。對此,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函表示堅決反對。走訪中,當地干部也承認,計生工作與行政審批挂鉤確屬無效的違法行為。但基層的計劃生育考核壓力大,軟性的辦法不管用,硬性的辦法不讓用,“捆綁落戶”也挺無奈。可見,手段不及目標,治理往往捉襟見肘,容易滑向違法行政的歪路。

  如何走出手段、目標錯位的治理困局?正如一位基層主官的感嘆,“婆婆”多了,“媳婦”少了,伺候起來不容易!這裡的“婆婆”說的是施政的目標,“媳婦”則寓意治理的手段。那麼,解決之道,一在減去討人嫌的“婆婆”,二在增加更賢惠的“媳婦”。

  先說“婆婆”。中央巡視組點名批評江西造林綠化“一大四小”,歷時四載、耗資數百億元,就是典型的拍腦袋工程。在森林覆蓋率高達76.4%的贛州,我們看到青山之間綠樹掩映的道路兩側,生生被重復植上了一排小樹。不顧現實情況照搬所謂的西北經驗,於綠化無益,於干部添堵,這筆開銷、這份精力,若用來改善民生、振興實業,豈不妙哉?

  再論“媳婦”。當地“水上漂”困難群眾的安居工程,有政府補貼、有貸款資助,但是幸福上樓的人們又遇到“入園貴”的難題。採訪中,有老人反映民辦幼兒園每個學期收費1800元,對年人均收入不過5000多元的農民,負擔不小。而對非義務教育,政府部門並沒有調控權,公立園的興建也得有個過程,無法給補貼,不能限價格,治理手段的匱乏又顯露無遺。

  經濟學上著名的“丁伯根法則”告訴我們,政策手段的個數不應該少於政策目標的個數。減“婆婆”,要堅決砍掉沒必要的目標,堅決杜絕拍腦袋的決策,不把官僚主義的長官意志強加給基層,避免“一大四小”之類的荒誕劇,讓基層治理者空出手來忙好民生與發展的正經事。增“媳婦”,是在簡政放權的基礎上,賦予基層治理者能辦事、辦成事的“尚方寶劍”,敢辦事、願辦事的激勵機制。唯此,治理的手段與目標才可匹配,治理的權力與責任才相對稱。

  “蘇區干部好作風”,行走在贛南鄉村,常見縣鄉干部進村入戶的身影,躬身解決一些久拖不決、推諉扯皮的群眾憂難。而換個角度思之,若有日常治理的順暢運轉,當會免去不少事后的處置,增厚更多民生的福祉。為政當為長久計,作風改到深處是改革,有體制機制的革故鼎新,有治理體系的日臻成熟,基層工作定如肇始宋代的排水系統“福壽溝”,無畏水患,潤澤后世千百年。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10日 05 版)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