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觀點:有剛性執紀,才有清正風氣

——二論如何看待“為官不易”

本報評論部

2014年01月1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度的完善、紀律的執行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讓制度敬畏、規則意識融入為政者的精神世界,同樣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有這樣兩組數據耐人尋味。去年中央至少出台了14項禁令,涵蓋了從“舌尖”到“車輪”、從月餅賀卡到煙花爆竹的多個方面﹔與此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處分18萬余名違紀干部,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4521起。

  作風在抓,腐敗在查,風氣在變,對“一年來最使你難忘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同版本的調查答案中,反腐倡廉都排在前三位。群眾樂見“為官不易”,一些人抱怨“官不好當”,都源於這樣的現實語境:黨紀國法發威了,“緊箍咒”讓人頭痛了,紀律約束越來越成為高壓線。

  剛剛過去不久的2013年,被一些媒體稱為“禁令之年”。有人說,去年或許不是規章制度出台最多的一年,但卻是最有成效的一年。令行禁止之效從哪裡來?

  毛澤東同志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去年以來,從管住吃喝到“掐滅煙頭”,無不從領導干部抓起,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公開審理薄熙來案、10多個省部級干部落馬,反腐“零容忍”態度讓多少問題官員驚心?堅決查處衡陽破壞選舉案,500多名人大代表被依法終止資格,打破法不責眾“慣例”,防止了多少“破窗效應”?大問題要抓,小問題也不放過,每一個時間節點都不懈怠,一項一項地治理“四風”問題,不少群眾由此感嘆,“對干部越是管得細管得嚴,風氣就越是向好”。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紀律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正是由於堅持說到做到、敢於動真碰硬,以領導帶頭的示范效應、有紀必執的制度剛性、抓鐵有痕的落實韌勁,我們才能充分釋放從嚴治黨的正能量,不斷激揚反腐倡廉的清正風氣。制度管用了,執行硬氣了,“伸手必被捉”日益成為大概率事件,各項紀律也逐漸由軟約束變成硬杠杠。越織越密的制度籠子,越收越緊的紀律約束,給黨員干部穿上了“緊身衣”,也提供了一面面鏡子,映照著各級干部對權力和自我的認識。

  倘若懷著“千裡來做官,隻為吃和穿”的信條,放不下“領導就得騎馬坐轎”的“優越感”,走不出辦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潛規則,那麼放眼看去,大到黨紀國法,小到條條禁令,都是與自己為難作對,處處寸步難行。整天長吁短嘆“為官不易”,實則是心裡難以割舍“為官不宜”所帶來的權力福利,不想告別“為官不正”所誤導的灰色人生。而對於克己奉公、嚴格自律者來說,兩袖清風何嘗不是最好的人生寫照,依法辦事、照章而行何嘗不是最佳的工作環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的,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隻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古人雲,一心可喪邦,一心可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作風問題,本質上是對人心的鑒照、對黨性的考驗。以往的教訓告訴我們,“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抓一抓會好轉,鬆一鬆就會反彈,而且有的會變本加厲。樹立政壇清廉之風、養成干部廉政之習,之所以是一場持久戰,既因為制度的完善、紀律的執行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也是因為,讓制度敬畏、規則意識融入為政者的精神世界,讓“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成為不可撼動的常識,同樣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宋代朱熹寫過一副對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今天的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肩負著重大職責,更應心胸開闊、志存高遠,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抓作風問題就是積小勝為大勝,營造廉潔從政的政治生態,以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重塑風清氣正的大好河山,需要我們遵行制度的每一條,邁好腳下的每一步。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6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