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道路中國夢:願杏林回暖再萌綠

張喜海

2013年12月13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振興中醫,杏林回暖,呼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中醫藥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真正實現中西並重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如影隨形的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在這座巍峨而璀璨的中醫藥殿堂中,不但傳承著黃帝和岐伯的《黃帝內經》,張仲景的《傷寒論》,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而且洋溢著大醫精誠、醫者仁術、懸壺濟世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薪火相傳,浸潤著一代代杏林中人。

  我家是六代中醫傳世。童年記憶裡,80多歲的爺爺,常在昏暗的草屋內為病人把脈問診、戥秤量藥,時常肩荷藥簍,出診三裡五村。爺爺的醫德醫術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埋下神聖之根。后來,大伯被劃成“黑五類”,紅衛兵抄家時翻箱倒櫃,卷走家中幾十本祖傳醫書,所幸父親提前將一些典籍埋藏地下,為我自幼學習中醫留下零星火種。

  中醫學秉持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經絡氣血、寒熱溫涼的哲學原理,有著獨特的病理觀、藥物觀、診療觀,可以解決很多醫學難題。在防治非典、禽流感等案例中,中醫藥都顯示了獨特功效。“傳承中醫精粹,回春疑難骨病”,是我50年來的夢想。半個世紀的中醫生涯,不僅實現了我救死扶傷、濟世蒼生的夢想,也使我由一名赤腳醫生成長為中醫師,由農村走進城市。近年來,乘著國家發展民營醫院的東風,我還創辦了兩家中醫骨病治療機構。

  如果說中國夢是滿天的繁星,我的夢就是其中的一顆。雖然我個人的中醫夢正一步步變為現實,但我更渴望祖國的中醫藥之夢繁花似錦。黨和國家歷來重視中醫藥發展,把中西醫並重作為我國衛生事業的基本方針。目前,全國中醫藥高校大量增加,在校學生由上世紀60年代的3萬多人,增加到近年的50余萬人。職工醫保、新農合也對中醫藥事業予以支持。

  但是,中醫藥發展也存在諸多不應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某種程度上中醫藥處於邊緣化,出現萎縮。民間中醫銳減,解放初期的中醫比例還是萬分之六,到2012年已減少到萬分之三,全國中醫人員不及西醫的十分之一。中醫絕活和特色醫術日漸式微,一些中華老字號中藥制品傳承遇阻,有些被外國搶先注冊,有些丸、散、膏、丹急劇減少。一些中醫院,特別是民營醫院處境較難。有專家斷言,若不抓緊搶救,50年后民間中醫將會斷代,植根於民間的傳統中醫也會斷根。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振興中醫,杏林回暖,呼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中醫藥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真正實現中西並重。在全社會普及中醫文化,傳播中醫科學,糾正對中醫狹隘片面認識。同時,積極壯大中醫隊伍,讓更多的民間中醫與中醫藥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土洋結合”,優勢互補。讓中醫藥深植中國、走向世界,願素有岐黃稱謂的中醫藥事業,在春天的懷抱裡再萌新綠,這是我和我的父輩們共同的心願。

  (作者為河南滎陽喜海中醫骨病醫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13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