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峻舟
一直以來,唯GDP論英雄、用干部之風一直獨佔鰲頭、愈演愈烈,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種單一、粗放的發展方式已經顯現出總總弊端。在關鍵時刻,中央適時地出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主動調節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防止將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好的方針政策需要從源頭上加以引導,方能激發起廣大干部的內生動力、才能得到更廣泛黨員干部的真心擁護、才能將黨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
而繼續制定GDP增速目標並以此考核官員政績的“唯一杠杆”,不管如何轉型都無法實現,因為政治權力將繼續調動所有資源“保增長”。12月6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的考核。《通知》猶如及時雨一般,適時地出現在了干涸的大地上,《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價值觀,從實際出發,完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指標,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職責要求,設置各有側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標。
變“單杠杆”為“多尺度”。在指標上把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社會和諧進步、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的考核。
對“單杠杆”算“債務賬”。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強化任期內舉債情況的考核、審計和責任追究,防止急於求成,好大喜功,短期投資,以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解決“新官不理舊賬”,“吃子孫飯”等問題。
用“辯証法”看“單杠杆”。要加強對政績的綜合分析,辯証地看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前任基礎與現任業績、個人貢獻與集體作用,既看發展成果,又看發展成本與代價﹔既注重考核顯績,更注重考核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既考核盡力而為,又考核量力而行,全面歷史辯証地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