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道路中國夢:祛除功利方能辦好教育

卓  立

2013年09月13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教育投入不會立馬見效,然而教育卻最見功力,因為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最終依靠的是教育培養出的人才

              

  從事教育工作51年,我的夢想一直非常明晰:建一所中國最現代化的小學。

  1962年,我到北京市史家小學當老師。當時學校還是個“破廟”,師資匱乏、條件很差,除了電燈、電鈴,很難找到其他帶電的東西。全校開會,校長拿一張紙卷成喇叭喊話。我去商店買來變壓器,自己鋸制喇叭盒,利用中學所學的物理知識為學校創立了有線廣播系統。從那以后,我們想方設法改善教學條件,陸續建起全國第一個紅領巾電視台、第一間計算機教室、第一座校園塑膠體育場……經過40多年的艱苦努力,史家小學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蘊涵“綠色校園、科技校園、藝術校園、和諧校園”理念的現代化小學。

  改善教學條件,為孩子創造良好成長環境,是為民族的未來而投資。巴西前副總統若澤·阿倫卡爾到史家小學參觀時曾寫下這樣的話:“我參觀了史家小學,就懂得了為什麼中華民族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民族。”隨后,巴西又組織了兩個訪問團參觀學校。我問來訪的客人有什麼感想時,聽到了這樣的回答:“我們也被感動了,一是巴西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看到中國有這麼好的教育,我們很震驚﹔二是看到了孩子們的笑臉,我們為他們的幸福而感動。”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讓每個孩子的臉上都綻放微笑絕非易事。在半個世紀的教學實踐中,我遇到的最大挑戰還不是改善教學條件,而是考試分數與素質教育之間的博弈。在以分數論英雄的考核體系下,分數指揮棒無所不在,如果稍有不堅定,就會動搖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不能太功利,對一個孩子來說,分數固然要緊,但幸福的童年、健康的身心、全面的發展更為重要。如果在童年時期“跑偏”、“出位”,將來再改起來就會很艱難、很痛苦。在我們身邊,培養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有的孩子雖然考試成績很好,卻最終沒有成才﹔有的甚至還走上邪路、鑄成大錯,令家長痛不欲生。

  孩子的教育,一頭系著家庭幸福、社會和諧,一頭連著綜合國力、民族未來。我們國家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振興教育事業,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實現美好夢想,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扎實奮斗,更離不開政府的投入、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但依然欠賬不少。教育並非一投入就立馬見效,這是教育發展規律所決定的。然而教育卻最見功力,因為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最終依靠的是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在這個意義上,發展教育事業尤應警惕短視與功利。

  沒有現代化的教育,就沒有現代化的中國。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堅持辦好祛除功利、提升素質的教育事業,應是最有力的支撐。

  (作者為北京市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北京市潤豐學校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13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