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周刊--新聞報道--人民網

 

 

編者按:

    金秋九月,習近平主席先后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此行,沿著古絲綢之路,以卡拉庫姆大漠中的綠洲阿什哈巴德拉開序幕,從穆爾加布河岸邊的馬雷,到世界上年輕的首都阿斯塔納﹔從阿拉套山麓的“蘋果城”阿拉木圖,到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塔什干﹔再從“東方璀璨的明珠”撒馬爾罕,到天山腳下的山城比什凱克……
    一路走來,談得最多、看得最多、想得最多的,還是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共同振興絲綢之路。

聚焦(中央)
李克強:以改革創新驅動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上致辭說,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必須以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為支撐,必須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必須是有就業保障和居民收入相應增加的增長。
網友冉潔一嘉:李克強“成人之美”彰顯“中國好形象”
  “成人之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示出一種包容友善、互利共贏的精神品質。李克強總理在談及參與國際事務和對外經濟合作時引用這句古語,傳遞出堅定不移推行改革開放的中國信心,向世界展示出合作交流的中國形象。
網友曉風追月:李克強為何說“中國經濟奇跡”進“第二季”?
  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會更精彩。中國的改革就是創新。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遠未完成,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和市場潛力巨大﹔改革大勢不可逆轉,推進改革必將釋放出新的制度活力﹔中國人民勤勞智慧、自強不息,是最重要的發展支撐。
思考辨析
關鍵字:房叔 受審

新京報:“房叔”受審,怎麼沒說“房”事?
  “房叔”曾被紀委核實實際擁有房產21套。本以為,此次庭審,能讓其21套房產來源全部水落石出,遺憾的是,審判過程中僅提及蔡彬2套房產。而“房叔”涉嫌受賄的數額,也與其“囤房”的價值看上去不相稱。
網友顧仁:“房叔”與房無關是件葫蘆案
 在反對腐敗的斗爭中,需要的是紀檢部門的鐵面執紀,需要的是司法部門的嚴格執法。面對腐敗分子,不能有任何的柔情,也不能有任何的疏忽,更不能給腐敗分子留下法律的“華容道”。有關檢察院、法院要能公開“房叔”案與房無關的理由,以釋公眾心中的疑團,這也是一種接受群眾的監督。
網友清秋流箏:直播“房叔”被判不如“直播”權力運行
  筆者認為,直播“房叔”一審宣判固然是法治的進步,但若想真正從源頭上遏制貪污腐敗,還需“直播”權力運行。將社會監督之力,逐漸內化為政府部門自我監督的一部分,形成長效機制,用實實在在的公開、直接有效的監督,換來群眾滿意度的提升和干部隊伍的廉潔自律。
關注(地方)
羅志軍:黨員干部要管住小節、守住底線
   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管住小節、守住底線,堅決抵制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襟懷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
網友林偉:“管住小節守住底線”是警心的忠告
    用“一日三省吾身”的態度,常常審視自己的行為,自覺地從一點一滴做起,既要“謹小”,也要“慎微”,不斷改正自己身上那些與黨性原則、與道德情操格格不入的“小節”,時刻嚴於律己,防微杜漸,抗拒住形形色色的誘惑。唯其如此,才能永葆“大節”不喪失,走好人生每一步。
網友醉枕江山:“小節”是檢驗干部的試金石 
  小節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試金石”、“測試紙”,小事不慎將釀大禍,黨員干部,不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細節問題上堅守住心靈的“防護堤”。 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群眾評價一個領導干部的品行優劣,常常就是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上來判斷。
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網友羅瑞明:達標表彰評估項目要清還要“堵”
  評比是一種事后的監督,抓得是落實,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並非所有布置的任務都必須進行評比,有些進行督促檢查就可以。即使是要評比可以從平常的工作中進行了解,還可通過網上投票進行,並非就一定要組織人馬,浩浩蕩蕩到實地去。評比多,不僅評比者多出不少事,而且給被評比者也帶來不少的麻煩。
網友葉歸根:做實“談心”需以“誠”字當頭
  坦誠溝通、真情互動,才能使干部群眾放下思想包袱,敢於“敞開天窗說亮話”,說實話、講真話,才能把實情兜上來,把問題找出來。針對各項棘手的民生問題,真正做到用心聽立查立改,真行動立查立辦。切實把聽民聲、 納民意、 惠民生落實到實處。
網友葵向陽生:“批評與自我批評”站位要正
  在自我批評時,要選對“正衣冠”的鏡子,不能滿足於站在“哈哈鏡”面前,看著裡面變形的自己哈哈一笑了之,而是要站在平面鏡前,正視自己,發現缺點,糾正錯誤。特別是對自己原則性的問題,要敢於將問題置於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細細研究發現其危害並加以改正,讓放大的危險時刻警醒自己。
妙 論

群眾留言板

    黨的群眾路線像是一股暖流,流進每一個國人的內心。食品安全、腐敗問題一直是老百姓所痛恨的社會問題。現在領導下基層,進門串戶,讓老百姓冰冷的心有了解凍的希望。希望這種風氣能夠長就,最好能用制度加以保障。
 
您認為,造成公車改革“回潮”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地方碎片化嘗試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
改革觸及官員的既得利益,阻力較大
權力缺乏外部監督,改革具有隨意性
車改方案制定因缺乏民眾參與引質疑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責任編輯:方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