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道路中國夢

戴中亞:打造舌尖上的清朗晴空

戴中亞

2013年09月11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食品安全問題警鐘長鳴的今天,唇齒間的契合,脾胃間的安寧,成為難得的奢望。民眾基本的健康訴求得不到滿足,何來美麗幸福中國夢? 

         

  2012年的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大江南北,普通的五谷雜糧、雞鴨魚肉瞬間激發了人們對於舌尖味蕾的無限遐想。一張張笑臉在純美的味道面前粲然綻放,幸福其實就如此簡單。

  舌尖美夢,離不開食品安全護航。在食品安全問題警鐘長鳴的今天,唇齒間的契合,脾胃間的安寧,成為難得的奢望。民眾基本的健康訴求得不到滿足,何來美麗幸福中國夢?作為以食品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既有責任、更有義務,為社會織就一張安全牢固的防護網,讓健康的夢想變成現實。

  作為中西部起步晚、底子薄的開發區,后發趕超憑什麼?憑的隻能是創新的理念和差異的發展方式。青山綠水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大眾口碑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夢想,把安全食品打造成區域性品牌,做綠色食品、放心食品,圓大家舌尖上的美夢,成為我們堅定不移的選擇。從傳統農業大縣到新興工業強縣,從走出劉少奇同志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老區,到產品不斷走向世界舞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踏著時代奮進的腳步,我們已經初嘗了發掘本地自然物產帶來的勝利果實味道,正以最佳的姿態迎接全新挑戰。

  幾經探索,我們踏上了創建“安全食品示范園區”的征程,開啟了食品生產鏈條重造大幕。從田間到餐桌,是漫長而復雜的旅程,環環相扣、步步驚心。在食品安全成為牽動大眾最為敏感神經的大背景下,質量控制和安全生產就是食品工業的生命,一個小小的生產瑕疵,也可能給食品企業帶來難以預估的破壞性“蝴蝶效應”,從生產工藝設計到產業鏈條構建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食品安全需要企業法人的責任意識,更需要監督管理的機制保障。原材料自然生產期是安全食品的第一環。依托本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園區為企業、農戶架線搭橋,實現有機捆綁,以實惠的價格為牽引,以可靠的質量為目標,以政府的信用作保障,建立定點生產基地,給農戶千百年傳承的農作生產方式交上一份“收購價”的保險,搭起一條新鮮綠色無公害食材從鄉間到車間的快速通道。

  食品生產環節是影響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加工、制作、包裝、倉儲每一個節點都存在安全風險,監管、檢測至為關鍵。加大誠信經營引導,克服資金、技術等困難,園區探索建立全方位監管、全領域監控、全過程檢測的保障機制,確保材料標准化、流程規范化、管理科學化、設備現代化、產品標識化,實現從源頭到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可監測、可預警、可追溯、可評價。

  從物流到終端,是安全食品“最為驚險的一跳”。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的嚴格准入與高端設計,形成第一道防護網﹔不久的將來,精心編制的“寧鄉安全食品物聯網”,將構建起食品安全風險的防火牆。

  子曰:“繪事后素。”有良好的質地,才能進行錦上添花的加工。民以食為天,這片天空更需要清亮潔淨的底色。我們正聚焦舌尖,集結力量,為這片放飛味覺的天地,打造一方清朗的晴空。“夢想沒有未來式,隻有現在式”。塑造和維護安全食品的信譽,讓大家充分享受溢滿舌尖的幸福,我們在路上。

  (作者為湖南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11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