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道路中國夢:不“撞著”的進步

劉佳躍

2013年08月28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事件折射出農村環境的大變化,襯托出和諧宜居的大進步。正是這點點滴滴的生活變遷,將美麗富饒的新農村從遠景拉回現實

 

  說起農村,傳統印象就是臟亂差,污水靠沖,垃圾靠吹,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也是一臉污垢一身泥。像廁所之類的衛生設施更加簡陋,沒有光滑瓷磚,沒有抽水馬桶,往往是隨便挖個坑,用幾根樹枝再加幾捆高粱玉米稈圍一圈,搭成斗篷狀的簡易廁所。土話稱之為“茅坑”。而且,廁所“資源”有限,必須男女共用。

  我老家貴州盤縣一帶,廁所往往是男女共用,經常發生如廁遇到異性的尷尬事,老百姓稱之為“撞著”。為避免撞著,一般要在廁所門口咳嗽幾下,向裡面的人“打響聲”,如果裡面有人,他(她)同樣會咳嗽幾聲回應你。十年前,我回老家,因為忘了咳嗽,遭遇了一次“撞著”。好不容易向人解釋清楚,心中的尷尬卻揮之不去。

  忙於工作,近幾年一直沒回老家,前不久回去一趟,家鄉的變化令人驚嘆:村內村外都新修了水泥路,泥濘不堪的土路不見了,即便下雨也不會弄臟鞋﹔一家氣派的飯店立在村口,娶親添子的喜慶宴請再不用跑到幾十裡遠的飯店去辦﹔村裡低矮破爛的瓦房和茅草屋沒有了,路兩旁紅牆白瓦,綠樹成蔭,新建樓房一排排整齊劃一﹔垃圾池也修建起來了,“構建新農村,爭做文明人”、“齊心協力建新農村,激情滿懷奔小康路”的標語十分醒目……我特別留意了一下曾經的“茅坑”,找尋不見,映入眼帘的卻是一間間被白灰粉刷過的小平房,“男”、“女”二字清晰可見。

  說起當年的“尷尬事”,快言快語的三哥說再也不會“撞著”了,這幾年政府幫著改廁所、改圈舍、改住房、改進村公路,許多住戶還建起了沼氣池,炒菜做飯、取暖照明都很方便,還減少了垃圾產出,農村環境比以往大有改善,生活習慣也比以往衛生干淨了。 

  其實,不再“撞著”的,又豈止是農村的衛生環境?無論是生產發展,還是基層民主,抑或文化娛樂,都已經或正在告別窮困、混亂、貧乏、空虛。與落后不再撞著,與先進熱情擁抱,現在的農村發展,正在向繁榮富饒、文明法治、文化活躍的美好前景闊步前進。而這背后,處處顯現著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農業稅早已進入歷史,教育支出大大下降,醫療、養老正在一步步向城裡人看齊。農村人的樂觀向上、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過上好日子的不懈追求,也在政策優惠的鼓舞下完全釋放,匯聚成團結一致謀發展的氛圍,為未來的更好更快發展攢足了干勁。

  不再“撞著”,小小一件事折射出農村環境的大變化,襯托出和諧宜居的大進步。也正是這點點滴滴的生活變遷,將美麗富饒的新農村從遠景拉回現實。山鄉巨變,萬象更新,農業更加發展、農村更加進步、農民更加富裕的未來,值得期待。

  (作者為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礦職工)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28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