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一份副廳級干部的任前公示,讓31歲的共青團銀川市委書記位西北驟然成為輿論焦點。公眾質疑:這位1982年出生、18歲中專畢業后就參加工作的青年干部,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特殊才能、什麼樣的深厚背景以及什麼樣的傳奇境遇,讓他在如此風華正茂的年歲,就要走上副廳級領導干部的崗位?(7月9日 北京青年報)
受“最年輕副市長”、“最年輕縣長”的影響,31歲中專畢業生任副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是必然規律。對於年輕干部的提拔往往人們最關心的是他們的學歷、家庭背景、出生、人際關系等等,而從不關心他們的能力及知識水平,總是以年齡論資格排輩,嚴重阻礙了年輕人的發展。
一批批年輕干部被提拔,又一個個的在人們的質疑聲中倒下,都是因為選拔過程中的“暗箱操作”、“權力綁架”所致,讓選拔喪失了公平公正,不管是任何形式的選人用人,制度嚴明、過程公開、程序合法才能讓民眾信服,才能選出真正人民所希望的、為民所用的好干部。31歲的廳官不是不讓人信服,而是他的提拔任用過程,及基本情況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公示出來,人們怎麼可能會犯疑,也是對人們的尊重。
提拔年輕干部本是為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年輕干部擁有最先進的知識、最新的發展理念、最充足的干勁。學識和能力是選拔干部必備的條件,如果這些必要條件變成了錢與權的較量,那麼必將會讓很多普通家庭出生的優秀人才被止為“門檻”外,選拔干部成就了一些人拼權力、關系的游戲。
干部選拔年輕不是錯,人民希望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的選拔過程,隻有這樣才能讓人民信服,才能消除人民質疑。相關部門必須規范選人用人制度,嚴格選人用人程序,公平公正選拔優秀人才,才能達到選拔年輕干部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選出助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