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掀起反腐風暴,一批問題官員紛紛落馬。盤點反腐疾風中打落的“老虎蒼蠅”,微博舉報、情婦反腐、“房”事腐敗、小官大貪……諸多反腐領域出現的新課題需反思。(2013年7月4日中國新聞網)
其實,細細想來,這一切也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如:近年來,作為反腐新生力量的網絡反腐異軍突起,十八大之前早已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風暴中,因網絡曝光而落馬的大小官員更是不在少數。再如,除了網絡反腐,從因“不雅視頻”落馬的雷政富,到事起“離婚承諾書”的單增德,再到被女主播舉報的國家檔案局原政策法規司副司長范悅,盤點十八大之后落馬的官員,“情婦反腐”無疑也是一大特點。
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注意,那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即:作風問題是他們落馬的“罪魁禍首”。報道稱,由於近年來情婦反腐案例頻現,有網友就調侃:“家中失竊、日記丟失、二奶翻臉”已經成為反腐三大利器。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未來反腐不能僅僅依賴於這些偶然事件去披露、查處腐敗案件,而是要靠比較健全的日常制度,此外反腐工作還要加強官員的理想信念教育。
筆者非常贊同專家的說法。大量事實表明,經濟腐敗與生活腐化往往是相互糾結在一起的,領導干部腐敗變質,相當數量最初都是從生活上不檢點、不正派起步的。因為生活作風上的不檢點,好比潛入人體的癌細胞,思想不警惕,事前不預防,早期不治療,自然會不斷擴散,最后導致“癌變”,把權力異化為獲得金錢、美色的工具,從而跌入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深淵。
這也意味著領導干部一旦在道德情操、生活情趣上打開缺口、出現滑坡,廉潔從政的底線失守勢成必然。因此,我們常常告誡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分之想,自覺擺脫低級趣味,守住欲望的大門,抵住糖衣炮彈的攻擊,切實做到金錢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動心,利益面前不攀比。然而,講歸講,做歸做,這完全是兩碼事。事實早已証明,單靠領導干部的自律是根本不夠的,也是不現實的,還得需要依靠法制、體制和機制來予以規范和保証。
正像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這就告訴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領導干部作風上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完善制度,規范領導干部的行為。歷史和現實已經証實了這樣一條真理,那就是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將導致腐敗,如果領導干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構成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所潛藏的那部分權力不受制約和監督,腐敗的發生勢在難免。
如此說來,制度紀律不僅是事業成功的保証,對領導干部而言,也是擋在懸崖邊上的一道護欄。所以,用制度來制約和監督領導干部的作風,不僅是新形勢下反腐倡廉的必然選擇,也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現實要求,更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題中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