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彩排,貪欲需要付出自由乃至生命的代價﹔直到身陷囹圄,我才倍感廉潔和自由的彌足珍貴。這一懺悔語出自曾經擔任過山東省德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山東省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的苗仲華之口。(6月26日《人民日報》)
記得有哲人說過,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也就是說,人生是個大舞台,我們每天都在這個舞台上盡力地表演,有時出現精彩的片段,有時也會留下令人懊惱的沮喪。隻不過,所有這一切都是直接進行的,所有這一切都隻有一次表演的機會,所有這一切每分每秒都在直播。這是因為,人生這出戲隻會永遠演下去,不會停下來,直至走到終點才會謝幕。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演出的是精彩、是榮光,有的人演出的是黯淡、悔恨。
苗仲華無疑屬於后一種。用他的懺悔語說,1983年7月大學畢業后,因大學期間表現突出,20歲的他被分配到山東省計劃委員會,在黨組織培養下,從辦事員、科員干起,一步一個腳印,29歲就擔任了辦公室副主任(副處級)﹔34歲任農村經濟處處長(正處級)﹔37歲經過“一推雙考”,先后任山東省德州市副市長,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43歲時擔任山東省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45歲就任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這樣的工作經歷,足以讓同齡人羨慕不已。然而,他卻沒有很好地把握自己,把手中的權力視為特權,把黨和人民交給的權力當作謀取個人私利或小集團利益的工具,背棄了黨的宗旨,喪失了黨性原則,自編自演了一幕腐敗鬧劇:從開始收受財物時的緊張到多次收受財物后的麻醉,再到習以為常后的麻木,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大戲演砸了,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鐵窗殘月,苗仲華“總結”出一句話:人生沒有彩排,貪欲需要付出代價。這正像古人所說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筆者認為,此言是苗仲華用自己的人生代價“換”來的感悟,盡管這是“遲來的愛”,對他來說已經“受用”了。相信認罪服法、接受改造之后,苗仲華還有重新面對人生的機會,希望他能牢牢記住今天說過的話。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這些“旁觀者”,能不能記住苗仲華“總結”出的這句話,能不能弄清楚“每一步都是人生”的道理,能不能記住“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的常識,從更深層進行反思和警醒。
面對光怪陸離的誘惑,身處五光十色的社會,隻有自覺筑起擋住權力、金錢、利益誘惑的“擋風牆”,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時時自掃灰塵,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守得住清貧,踏踏實實走好人生每一步,才能把自己的人生大戲演好,才能不讓苗仲華今日的“故事”重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