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生死,都不上訴。”6月14日,庭審五日后,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辯護律師錢列陽和婁秋琴再次來到秦城監獄,在會見室,劉志軍這樣告訴自己的辯護律師。分別之時,隔著鐵柵欄,劉志軍雙手緊握兩位律師的手,再三感謝。錢列陽問,“有沒有話要帶給你女兒。”“他回答,沒有什麼要說的,只是叮囑,千萬不要從政。”(據6月25日中國新聞周刊)
自古以來,許多人都把當大官、發大財當成自己畢生的夢想與追求,即使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讓其子女當大官、發大財,尤其一些手握重權的領導干部總想利用手中的權力或動用各種關系讓其子女繼承自己的“衣缽”。然而,大貪官劉志軍卻叮囑自己的女兒“千萬不要從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已花甲之年的劉志軍來說,這次他總算是徹底的完蛋了,醒悟了,看破紅塵了。因為他再也沒有翻身之日,甚至連做個普通老百姓的機會都沒有了。雖然目前法院還未作出一審判決,但他自知自己的罪孽深重——他在位時大肆利用手中的權力貪了那麼多錢、玩了那麼多女人,給黨和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他被推上了被告席接受人民的審判,他將在牢獄中了此殘生,甚至還有連條小命都保不住的可能。一想到這些,他能不在庭審中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表示懺悔嗎?他還敢讓自己的女兒從政重蹈覆轍嗎?
因為在劉志軍看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從政當官惹得禍,都是他在位時心太貪手太長,不願過平淡日子,不願做為人民服務的清官,不願接受人民的監督,而一心想當大官、發大財的結果。隻有等到他落馬了,官沒了,錢沒了,女人沒了,夢破了,心碎了,雙手被銬了,見到棺材了,他方才醒悟了,悔恨了,落淚了,隻可惜太遲了。
有人說,官場是個大染缸,誰掉進去誰遭殃。假如劉志軍不從政做官,尤其不做大官,而只是個手中無權僅靠工資生活的一般干部,或只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或只是個企業工人,他就根本沒機會去貪沒資本去玩女人,他也不會走上貪腐的不歸路。
筆者認為,劉志軍把自己走上貪腐之路歸罪於是他從政當官的結果,甚至還叮囑其女兒“千萬不要從政”,這種觀點看起來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其實是不正確的,也是十分簡單幼稚可笑的。換句話說,那些從政當官的,尤其是當大官的,隻要他們能走正道,淡泊名利,秉公用權,遵紀守法,一心為民,就能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擁護。比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清朝仍然有清官——康熙年間的湯斌,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一生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甚至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當代的焦裕祿、孔繁生、鄭培民等人民公仆,無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危難時刻,他們始終把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始終扎實工作,無私奉獻,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怎麼能說不能從政當官呢?!其實,老百姓最喜歡一心為民的官員,最痛恨貪財好色的貪官。
由此可見,無論是官員本身,還是他們的子女,隻要是憑自己的真本事當了官,隻要能走正道,淡泊名利,不圖當大官,隻求干大事,在其位謀其政,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始終把群眾的利益看的比天高,時刻關注民生,時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不論他們當多小多大的官,老百姓都會堅決擁護的。反之,那些動機不純、心術不正、一心想當官發財的,不管他們採取了什麼手段當上了官,不管他們的官當的有多大,不管他們斂財的方式有多高明,不管他們隱藏的有多深,他們遲早都是要翻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