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前段時間被網絡拉下馬的“表哥”楊達才、“色官”雷政富等反腐事件而言,劉鐵男的落馬雖然也引起了網絡震動,但質疑紀檢部門“慢一拍”、責怪反腐機構“馬后炮”的聲音明顯減少甚至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看到了中共暢通反腐‘高速路’的決心”、“紀檢部門直接與公眾‘開門互動’或成常態”、“傳出了反腐正信號”等“理性狂歡”的聲音,從這一“反常”現象中我們看到了諸多利好消息。
首先,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腐敗的“零容忍”態度,提振了全民反腐信心。十八大召開后,中央堅持反腐敗既打“老虎”也拍“蒼蠅”的理念,視腐敗如眼中釘、肉中刺,大有不除不足以平民憤、穩民心、安邦國之志。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既查處了劉志軍、李春城、劉鐵男等一批大案要案,還對公款吃喝、鋪張浪費、官德敗壞、錢權交易等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查力糾、逗硬處理,讓人民群眾看到,全黨通過反腐敗,官場的風氣在清正,官員的作風在改變,官民的距離在拉近,社會的風氣在轉變,極大地提振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
其次,“網絡監督專區”的開設,提升了反腐“能見度”,構建了官民互動溝通的有序格局。中央在人民網、新華網等國內主要網站均首頁開設的“網絡監督專區”,給民眾搭建了一個反映訴求的平台、打通了民眾監督黨委政府的渠道、提供了民眾參政議政的舞台,這一系列做法既給了網絡監督的“合法外衣”,又讓網絡監督邁上了規范化、公開化的科學管理軌道,不僅對接了公民參與意識高漲的需求,又激發了網民理性參與的熱情和自覺。
再次,主流媒體的“意見主張”疏導了“民間輿論”流向,顯示“責任媒體”正在茁壯成長。劉鐵男落馬的消息發布后,無論是人民網、新華網、新京報等官方媒體,還是新浪、騰訊、搜狐等商業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刊發了對該事件的客觀評論和公正看法,引領著輿論流向,引導著網民深思,處處透露著媒體的責任和成熟。
反腐戰斗是一場持久戰,無須分官方與民間、份內與份外,積極支持和理性參與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從網絡“理性狂歡”劉鐵男落馬事件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官方反腐的態度、力度和速度,還見証了網民和媒體的逐漸成熟,這些就是我們戰勝腐敗的強大力量和堅實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