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檢察機關近日通報一起涉及藥監領域特大腐敗“窩案”。參與偵辦的檢察官說,這些官員自認為大權在握,手段隱秘,加之相互之間利益關聯,錢權交易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5月6日《新京報》)
這起“窩案”,是在同一領域,一次性查處職務犯罪20件26人,案涉1個廳級干部,4個處級干部,涉及相關職能單位部門11個,覆蓋藥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這在全國醫藥監管領域也屬罕見。
現在,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湖南省藥監領域為什麼會權錢交易如“家常便飯”?據記者調查發現,涉案的相關部門並非沒有相關防范腐敗的制度,一些制度多是“挂在牆上、講在嘴上”,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制約力。這應該是形成權錢交易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裡的特權泛濫,不受制約,以及特權的相互勾結和利用。
藥監,本身就是一個特殊領域,在一個地方是別無“分店”的,無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種特權。而湖南省藥監局原副局長劉桂生,在任職期間,分管稽查總隊、市場監管處工作以及兼任湖南省藥品集中採購聯席會議成員的職務,這在工作上就擁有了特權。再加上藥監局的藥品安全監管處處長,藥品價格處處長,藥品集中採購中心副主任,藥檢所副所長,這些都是關鍵職位,都能說話一錘定音,也都特權在握。有了這些特權,加上制度約束缺失,沒有廣泛的群眾監督渠道,他們相互勾結搞權錢交易,豈不就如“家常便飯”了?
人們已有共識,不受監督的權力是腐敗的溫床。在這裡應該看到,不受監督的特權,更是腐敗的土壤,以特權搞腐敗更是易如反掌。擁有特權的官員,往往是位高權重,他們形成的腐敗更是觸目驚心的大案、要案、串案,影響更大,危害更深。所以,我們反對特權,就要把特權視為“老虎”來打。
首先,我們要制約特權,防止特權的形成。要通過改革,對一些重權、集權、特權進行分權。而對於一些特殊領域的工作,要通過制定崗位責任制來明確職務的權力,明確服務的職能,防范將服務職能變為特權。其次,要以制度制約特權。各單位所定的制度要切實可行,行之有效,謹防將制度“挂在牆上、講在嘴上”。在這方面,各級各單位的紀檢監察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第三,要強化公開監督。各單位的服務項目、服務流程,都應該實行公開化,辦事要實行陽光操作和網上辦公,便於群眾監督。如此,可以防止辦事過程中的貓膩。當我們將特權關進籠子裡的時候,那些“老虎”也就再也吃不上“家常便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