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京城處長醉死重慶合川”的傳言在網絡上持續發酵。中新網記者24日從合川區委宣傳部証實,確有外地來合川出差人員在接待宴中因酒后身體不適致死。23日,合川官方認証微博稱:“4月21日晚,合川區合陽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蔣永華接待外地來合川出差人員郭某,因飲酒造成郭某身體不適,送當地醫院救治無效死亡。目前,蔣永華已停職,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中。”
又一位領導“壯烈犧牲”在酒桌上,實在令人惋惜。然而,無論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官員因酒殉職的消息應經給黨政機關造成了不良影響。這一事件也值得我們反思,“官員因酒殉職”拷問什麼?
拷問中國酒文化。這起事件不得不讓我們再一次反思由來已久的中國官場酒文化。在曾經的官場應酬中,不僅是無酒不成席,而且是無好酒不成席。“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顯示熱情,於是,不少官員都在官場“吃了個肚兒圓”,甚至有大本分干部都因常年累月的喝酒而埋下了病根。因此,這位京城處長的酒場送命正是受了官場酒文化的嚴重迫害。
拷問官員工作作風。這起事件中還有不少謎團沒有解開。究竟事發當晚,招待餐的標准有沒有違反接待規定?筆者猜想,值得官員如此貪杯的酒應該是上升到一定價位的好酒,如此,那麼這一餐的標准恐怕就已經違反了規定。“八項規定”推行到今天,各地公款宴請逐漸銷聲匿跡,接待中也少見酒水的背景下,官員喝酒致死無疑又給“八項規定”添堵了。
拷問官方的信息公開力度。對於“京城處長醉死重慶合川”的傳言,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含糊不清,不僅沒有起到辟謠的作用,甚至適得其反,讓人胡亂猜測。首先,就是死者身份沒有表明,郭某是否就是傳說中的“京城處長”,公眾也無從得知。其次,既然是出差,那麼就是來辦公事,相信當時酒桌上的肯定不止這兩位,其它人都是何身份,因何要接待,這些問題沒有說明就難逃公款吃喝的嫌疑,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目前,有不少省市和地區都出台規定,嚴禁官員工作日在中午飲酒。這一規定值得廣泛提倡,如果推廣成嚴禁官員在任何接待場合飲酒,相信也會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同。更何況,官員喝酒喝出了“命案”,拷問著官員的自律意識,規定落實的監管機制、官場酒文化 ,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